螕
拼音: bī pí
注音: ㄅ一 ㄆ一ˊ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8795
仓 颉: LIHWP
五笔86: JTLX
郑 码: INRR
四 角: 56112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6 画
部外笔画: 10 画
笔顺编号: 2512143253411535
笔划顺序: 丨フ一丨一丶ノ丨フノ丶一一フノフ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英 文: a tick, mite
基本解释

螕bī(ㄅ一)

1、寄生在牲畜、禽鸟身上的虱子。

螕pí(ㄆ一ˊ)

1、〔螕蜉〕同“蚍蜉”,大蚂蚁。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部】;康熙笔画: 16,部外笔画: 10

《唐韻》邊兮切《集韻》邊迷切,?音?。《說文》齧牛蟲也。《本草》牛蝨,一名牛螕。

又與蚍通。《前漢·五行志》劉歆以爲蝝,螕?之有翼者。孟康曰:螕?,音蚍蜉。

又《集韻》或作?,通作螕。

说文解字

【卷十三】【虫部】

齧牛蟲也。从虫聲。邊兮切

说文解字注

(螕) 齧牛蟲也。今人謂齧狗蟲。語亦同。通俗文曰。狗蝨曰螕。从虫。聲。邊兮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