誥
拼音: gào
注音: ㄍㄠˋ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8AA5
仓 颉: YRHGR
五笔86: YTFK
郑 码: SMJ
四 角: 04661
电 码: 6138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4 画
部外笔画: 7 画
笔顺编号: 41112513121251
笔划顺序: 丶一一一丨フ一ノ一丨一丨フ一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英 文: inform, notify, admonish, order
基本解释

誥gào(ㄍㄠˋ)

1、古代帝王對臣子的命令:誥命。誥封。

2、告誡,勉勵:自誥。誥誡。

3、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誥敕(官吏受封的文書)。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部】;康熙笔画: 14,部外笔画: 7

〔古文〕???《唐韻》《廣韻》古到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居号切,?音告。《說文》告也。《徐曰》以文言告曉之也。《廣雅》敎也。《易·姤卦》后以施命誥四方。《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三曰誥。《註》杜子春曰:誥,當爲告。書亦可爲告。

又《韻會》告上曰告,發下曰誥。《爾雅·釋言》謹也。《註》所以約勤謹戒衆。《疏》以六義諭衆謂之誥,尚書誥誓之類是也。《孔安國·尚書序》夏商周之書,雖設敎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疏》三王訓、誥、誓、命、歌、貢、征、範類猶有八,獨言誥者,以別而言之,其類有八,文從要約,一誥兼焉。以此八事,皆有言以誥示,故總謂之誥。《穀梁傳·隱八年》誥誓不及五帝。《周禮·秋官》士師掌五戒,二曰誥,用之于會同。《文心雕龍》其在三代,事兼誥誓,誓以訓戒,誥以敷政。

又《正字通》古者上下有誥,秦廢古稱制詔。漢武元狩六年,初作誥,然不以命官。唐稱制不稱誥,宋始以誥命庶官,明命官用敕不用誥。三載考績,則用誥以褒美。洪武十七年奏定有封爵者給誥,如一品之制,二十六年定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誥命,六品至七品,皆授以敕命。

又鳥名。《揚子·方言》布穀,自關東西梁楚之閒謂之結誥。

又《集韻》姑沃切,音梏。亦告也。同告。

说文解字

【卷三】【言部】

告也。从言告聲。,古文誥。古到切〖注〗、,亦古文誥。

说文解字注

(誥) 告也。見釋詁。按以言告人。古用此字。今則用告字。以此誥爲上告下之字。又秦造詔字。惟天子獨稱之。文選注卅五引獨曰。詔猶告也。三代無其文。秦漢有也。據此可證秦巳前無詔字。至倉頡篇乃有幼子承詔之語。故許書不錄詔字。鉉補之。非也。从言。告聲。古到切。古音在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