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
拼音:
注音: ㄌㄨˋ
结构: 左右结构
编码信息
统一码: 6F5E
仓 颉: ERMR
五笔86: IKHK
郑 码: VJRJ
四 角: 37164
电 码: 3406
区 位: 3426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5 画
部外笔画: 12 画
笔顺编号: 4412512121354251
笔划顺序: 丶丶一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フ丶丨フ一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造 字: 形声:从氵、路声
英 文: river in northern china
基本解释

潞lù(ㄌㄨˋ)

1、〔潞河〕水名,即中国北京市通县以下的北运河。

2、〔潞江〕水名,即中国云南省的怒江。

详细解释

◎ 潞 Lù

〈名〉

(1) 古水名。即今山西浊漳河 [Lu River]

其浸汾、 潞。——《周礼》

(2) 春秋国名 [Lu state]。如:潞氏(单称“潞”或“路”。为赤狄的一支。故址在山西省潞城县东北)

(3) 〈形〉 假借为“羸”( léi)。瘦弱,疲病 [thin and weak]

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吕氏春秋·不屈》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康熙笔画: 16,部外笔画: 12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浸汾潞。《註》潞,出歸德。

又江名。《廣輿記》雲南永昌軍民府城北有潞江。

又州名。《廣韻》春秋初爲?國,唐爲潞州。

又古齊邑名。《左傳·哀十七年》齊人伐衞,執般師以歸,舍諸潞。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

冀州浸也。上黨有潞縣。从水路聲。洛故切

说文解字注

(潞) 冀州浸也。周禮職方氏曰。冀州、其浸汾、潞。鄭云。潞出歸德。此謂潞卽洛耳。按班、許皆云洛出歸德北夷畍中。漢歸德在今甘肅慶陽府境。洛水在今陝西同州府境入河。非冀州地也。且雍州旣曰其浸洛矣。安得又爲冀浸。鄭注於雍州云洛出懷德。冀州云潞出歸德。葢由株守地理志。而未思志歸德下言其源、懷德下言其委。一水兩言。不當改洛爲潞。以屬冀州。自雍入冀。古無此水以當之。許但云冀州浸。不言何出何入。不欲强爲之說。葢此浸自周初迄漢。湮不彰。古今變遷。大類如斯。如大河故瀆。?水枯絕。沔水不出嶓冢。皆無可疑者。班、許皆不言潞之源流。此可以正鄭注矣。闞駰曰。潞縣有潞水、爲冀州浸。卽漳水也。善長亦謂無他大川可以爲浸。惟漳水耳。此非許意也。周禮川漳、浸潞竝言。則非一物。上黨有潞縣。上黨郡潞縣、二志同。今山西潞安府潞城縣縣東北四十里有故潞城、漢縣葢治此。春秋宣十五年。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皃歸。前志曰。潞縣、故潞子國也。按潞國以水得名。从水。路聲。洛故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