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
拼音: bāng
注音: ㄅㄤ
结构: 左右结构
编码信息
统一码: 6886
仓 颉: DQJL
五笔86: SDTB
郑 码: FCY
四 角: 47927
电 码: 2735
区 位: 1680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1 画
部外笔画: 7 画
笔顺编号: 1234111352
笔划顺序: 一丨ノ丶一一一ノフ丨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英 文: watchman's rattle
基本解释

梆bāng(ㄅㄤ)

1、〔梆子〕a.打更用的响器;b.打击乐器,用于戏曲、乐曲伴奏;c.戏曲声腔之一,如“河北梆梆”。

2、象声词,敲打木头的声音:梆梆梆的敲门声。

详细解释

◎ 梆 bāng

〈名〉

(1) (本义:木名)

(2) 梆子,用竹筒或挖空木头做成的发声器。用于巡更或聚众 [watchman's clapper]

知县才发二梆,不曾坐堂。——《儒林外史》

(3) 中国地方戏曲梆子腔打击乐器梆子的简称 [slit drum]

【词性变化】

◎ 梆 bāng

敲打木头的声音 [rat-tat]

◎ 梆 bāng

〈动〉

〈方〉∶敲打 [beat]

好动手去梆。——《白洋淀纪事》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康熙笔画: 11,部外笔画: 7

《唐韻》博江切《集韻》《類篇》?江切,?音邦。木名也。

又《正字通》斲木,背穿孔,官衙設之,爲號召之節。或以竹作筒,兩頭留節,旁穿小孔,擊之有聲,似古之用?。《六書故》字从邦,謂聲邦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