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周朝] 无名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译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

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

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注释

隰(xí):洼地。

华(huā):同「花」。

子都:古代美男子。

狂:狂妄的人。

且(jū):助词。一说拙、钝也。

乔:高大。

游龙:水草名。即荭草、水荭、红蓼。

子充:古代良人名。

狡童:姣美的少年。一说为狡狯的少年。

赏析

全诗共二章,均借草木以起兴。「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描写的尽是山中的树,低谷的花,并未见一人。其实这并不是情侣约会的地点和景色的描写,因为在《诗经》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兴句式,如《邶风·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风·山有枢》中有「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起兴,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即这里的兴只从语势或韵脚上引出下文,使诗篇的开头委婉含蓄,与后文的故事并不相关。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两句是赋,为女子的调笑之辞。「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孟子·告子上》)。「子都」,似为传说中古代美男子名,这里泛指俊美的男子。有论者认为「都「姝」古本双声,都」为「姝」的假借。《说文解字》云:「姝,美也」,故子都就是子美。女子称所爱为「狂且」,与美男子「子都」对举,明明是双方相约而来,偏说对方非己所爱,心爱叫冤家,可见其性格的爽朗善谑。

第二章是叠章,开头两句仍以草木起兴引起下文。「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反复调侃,加强语势,感情也层层递进。「子充」泛指美男子。论者认为「充」,古韵在东部,姝」,古韵在区部,区东可以对转,「充」即「姝」的对转,故子充与子都实为同指。始为「子都」,此为「子充」,重章叠句,整饬中有变化,更显得错落有致。

少女对心上人主动发起调笑戏谑,可以想象,被调侃的男子绝不会甘拜下风,当有回敬。妙语如珠,往来应答,场面应十分热烈,气氛也极为活跃,少男少女率真爽朗的性格及欢快健康的戏剧性场面,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评析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一诗出自《诗经》,为《国风·郑风》的第十首。为先秦时代郑国华夏族民歌。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时女子对男子的戏谑、俏骂的诗歌。全诗二章,每章四句。全诗充满了调侃、戏谑的意味,笑骂中蕴含着深厚的爱,清新活泼。又因为全诗出自少女之口,不失其天真、善良。

辑评

清·牛运震:比物点衬鲜泽,此以扶苏兴狂且,以荷华兴子都也,又此以乔松兴子充,以游龙兴狡童也。

近代·陈子展《诗经直解》:疑是巧妻恨拙夫之歌谣。「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犹云「燕婉之求,得此戚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