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年初夏偶作
[现代] 鲁迅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注释

万家:指中国广大人民群众。

墨面:面容憔悴瘦黑,气色晦暗。《释名·释书契》:「墨,晦也。」《孟子·滕文公》:「君薨,听于冢宰,欧粥,面深墨。」

没(mò):沉没、隐藏。《说文》:「没,沉也。」

蒿莱(hāo lái):泛指野草。

敢:岂敢之省语。《仪礼·燕礼》:「君无所辱,赐于臣,臣敢辞?」

动地哀:李商隐《瑶池》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相传周穆王在大风雪中作《黄竹歌》来哀悼百姓的冻饿。

浩茫:广大之状。

广宇:广阔的宇宙。

无声:《庄子·天地》:「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由于心事连着广阔的天地之间,故能从无声中听到人民革命的怒吼声。

赏析

首句「万家墨面没蒿莱」,用悲愤感人的笔触,描写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军阀混战和日寇入侵,使无数城乡化为废墟,千家万户流离失所。「万家」言受害者之多,「墨面」状悲苦的形象;「蒿莱」形容破败荒凉的社会环境。一个「没」字,融形象与环境为一体,活画出广大人民饥寒交迫,蓬头垢面,辗转荒野,出没蔓草之中的悲惨生活画面。诗人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渗透于字里行间。

「敢有歌吟动地哀」,深入一层写人民精神上的哀痛和怨愤。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吟之声发。」人民受深重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必然要唱出震天动地的哀歌。但在那样的年代,却因横遭当局压抑而钳口结舌,哑了声音。一个「敢」字领出全句,又以反诘的语气抑住下文,把人民这种欲吐不能,只有把仇恨积压在心底的愤激感情,表达得十分含蓄,深沉,有力。这悲愤的诗句,燃烧着被压迫人民对反动派的深仇大恨。

前两句诗,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勾画出一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灾难深重而又默默无言的旧中国的悲凉图景,揭示了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者的尖锐矛盾,为全诗高潮的涌起作了铺垫。

诗的第三句「心事浩茫连广宇」,笔锋一转,从状写社会现实转入直抒胸怀。诗人「心事」万千,思连「广宇」,充分显示他和人民心心相印,同革命息息相通的博大胸襟;也包含着他对时局发展和革命形势的探索,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殷切期待。

结句「于无声处听惊雷」,激情奔涌,雄健有力。「无声」与「惊雷」,辩证地写出局势的对立统一。「无声」是表面的沉默,它准确地概括了局势的一个方面——压迫越来越深,黑暗越来越浓,但郁结着人民仇恨的沉默,如同地下奔突的地火,终究要爆发出来。「惊雷」象征人民革命的风暴,抗击日本侵略的怒吼,它形象地揭示了局势的另一方面——「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

评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4年所作,诗人以深沉的笔调描绘了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中人民的困苦生活,万家凋零破败,淹没在蒿草丛中,人民在生存线上挣扎。同时诗人心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心事浩茫连广宇)。依然是痛定之后的长歌当哭,动地的哀吟之中,是对惊雷的期待。鲁迅没有李白的疏狂,没有杜甫的愁苦。有的是屈原那样飞扬驰骋的想像和绵密深刻的忧思。从「我以我血荐轩辕」,到「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心事浩茫,不为国君,为万家墨面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