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书法的书法,到了《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时,已经摆脱了模仿的痕迹,有了主体性较强的跌宕雄逸的意态。《赠张抱一草书诗卷》亦是王铎草书长卷现可见较早的一件。《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在王铎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件作品可领略王铎若干书法艺术特点。
一个是强烈的节奏感使草书作品产生出运动力和冲击力。《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中书法的点画线质表现其弹性产生运动力,运动的返急产生冲击力,在这一点上王铎成功地将力运用到书法点画的变化上,使笔在绢、绞、纸上的运动过程中产生顿挫、仰侧、奇崛、突变,使个性的张扬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充满着激情的用笔,如同少林武僧,有屈铁之力,挥棒生风。
一个是前无古人的字法造势。王铎亦受时风影响,但他站在传统基础之上,破除旧有的模式,创建出一种崭新的恢弘博大的图式,充满艺术的震撼力。王铎书法的一个鲜明特点便是造势。《王铎赠张抱一行书卷》中,通篇显现出变幻莫测的感觉,字势左右叵诡,笔致老辣,章法宕逸。唐张旭狂草《古诗四帖》,如龙蛇之行,富于变幻,王铎在这一点上进一步追求草书中险绝、突变、膨胀与内敛之势,识字者,可领略触笔、行笔、运笔中的运动轨迹。
第三是墨象万千,酣畅淋漓。中国画中有墨分五彩之说,利用墨之浓、淡、干、湿可使画面产生出无穷的变化,显现出生机勃勃的趣味。王铎从中国画中悟出用墨之道,并大胆地运用到书法创作中,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把涨墨之法发挥到极致。《王铎赠张抱一行书卷》中,其作品的冲击力与用墨是分不开的,他书法点画的流动感也与用墨紧密相关。历史上在王铎以前的草书大家无一人用“涨墨”法,此法实乃王铎开创也,这种不同位置的参差对比,使作品在整体视觉效果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
最后是独特笔法。王铎笔法早年受二王影响,笔势较为平和,行笔温润,他中年学米后,笔势、笔法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后终于成中国书法技法集大成式的开拓者。在《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中,多处凸显其集大成的大家手笔,可谓将壮美之力表现到极致。在中国书法发展的这条主线上,王铎既崇尚对传统吸收,又善标新立异达到裂变之意。
王铎为书近五十年的探索,终自成家法,成为“有明书法推第一”(吴昌硕诗句)、“于明季书坛可谓中兴之主”(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清代早期的傅山受王铎书风影响之后,创博大流变之体,标立书坛。至近现代受王铎书风影响最深,写大草的书家,如林散之、沙孟海、沈鹏等书法家,都对王铎书法有深入的研究和汲取过优秀的养分。在日本等,他更是影响东瀛书坛多年。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这首诗是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的第一首。
该作品为作者友情酬答之作,据其自署落款,创作时间应在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则是王铎草书长卷中现所能见到较早的一件作品。
《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原品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完好。该作品的内容,为王铎自作的赠友人张抱一的五首七律诗,并诗题、卷末落款,整幅法帖一共三百三十六个汉字,七十五行。
作为“有明书法推第一”的王铎,被启功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日本书坛也有"后王(王铎)胜前王(王羲之)"之说。在这幅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中,其跌宕雄逸,行笔能纵能敛,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等特点显示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