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咏闰元宵​
[宋代] 吴礼之
银蟾光采,​喜稔岁闰正,​元宵还再。​乐事难并,​佳时罕遇,​依旧试灯何碍。​花市又移星汉,​莲炬重芳人海。​尽勾引,​遍嬉游宝马,​香车喧隘。​
晴快。​天意教,​人月更圆,​偿足风流债。​媚柳烟浓,​夭桃红小,​景物迥然堪爱。​巷陌笑声不断,​襟袖余香仍在。​待归也,​便相期明日,​踏青挑菜。
注释

​银蟾:明月。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所以用蟾代指月。

稔(rěn)岁:丰年。闰正:闰正月。

踏青:春游。​​

赏析

灯月交辉,这是元宵佳节的特殊风景线,何况这词写的是闰正月元宵,数十年难逢,因此词就在“闰”字上做足了文章,如“再”、“又”、“重”、“更”等字,都是因一岁中两次逢元宵节而使用的。词无大深意。上片不过是写闰元宵的难遇与热闹,月如人意,重光人间,恰巧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灯火依然光明一片,就像天上的星河移到了人间;人海如潮,在荷花灯的照耀下,熙熙攘攘,香车宝马,喧街塞巷,一片繁华景象。下片开头镜头暂时撇下喧闹的街市,转向更广大的天空、四周去,月圆人瑞,春色满皇都。因为是闰正月元宵,早过了立春季节,所以满眼是桃红柳绿,十分可爱宜人的早春天气。接下去笔锋又回到灯市上去,笑语阵阵,香风袭袭。最后是曲终人散,人们相约着明天到秀野去踏青,其乐融融。虽然是结尾,但乐事正方兴未艾,真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元宵的歌声才歇,春之圆舞曲又开始了。《历代诗馀》说吴礼之的词“皆能以寻常语言为极透脱文字”,我们从《喜迁莺》中确实也能领略到这一点,不使典,不用生硬字,明白如话。但平心而论,这首词写得较一般,比起周邦彦的《解语花》(”风销绛蜡“)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来,要差得很远了。周、李、辛词都融入了自己的身世感受,造语精警,所以能感人;而吴礼之则停留在一般描写上,使人觉得平平。另外,此词写于南宋偏安杭州之后,国事堪忧之秋,然而人们似乎已忘却了亡国之耻,”暖风熏得游人醉“,熙熙然,陶陶然,于此我们也可见当时南宋一般士大夫与百姓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