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夜泊
[明代] 王穉登
黄浦滩头水拍天,寒城如雾柳如烟。
月沉未沉鱼触网,潮来欲来人放船。
译文

傍晚的黄浦江,春潮初涨,波涛汹涌,与天相接。

夜幕降临,寒气生发,笼罩在夜幕下的松江府,就像在淡淡的雾中一样若隐若现,岸边的柳树随风摇曳,如烟般迷蒙。

月亮将落而未落,水底的鱼儿溯潮而上,触网被捕。

潮水即将上涨而未涨,渔民准备趁着潮水,放船出海。

注释

黄浦滩:长江口的上海滩,位于今上海黄浦区,当时还是个小渔港;

寒城:明朝时的松江府,即今天的上海。

评析

这首七绝是明朝著名文学家王穉登的名作。

一个春日的黄昏,诗人旅至松江府,泊船于黄浦江岸,将所见之景写入诗中,使我们至今得以想象明朝时期上海的原始风貌。诗人体察入微,描摹精细,一幅充满和谐生机的渔村晚景图跃然纸上。首句写江,水天相接,气势恢宏。次句写城,夜色笼罩,若隐若现。前两句将一个宏大的黄浦江全景呈现在我们前。“寒”,“雾”,“烟”等字照应题目“夜泊”,似有淡淡羁旅之愁。第三、四句由景过渡到写人,月落西沉,乡村渔民趁潮放船,出海打渔,这生活的日常,令人联想到家的温暖,令人思归。也或许诗人在惆怅,宦游生涯何时结束,未来在何方?

诗人融情入景,冷暖皆于笔墨之间可触可感。且用词往复,读来愈加回味悠长。虽聊聊数句,足以传颂不衰,不愧为诗人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