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帝尧让位于舜时,说:“喂!你这位舜,上天的大任己经落在你身上了。”舜让位时也对禹说了这番话。及至樱、契,辅佐唐尧、虞舜,光照四海,世代行德。传至商汤、周武王,拥有天下。虽然他们遭遇异时,禅让、更代不同,至于上应天命下顺人心,这一原则都是一样的。所以刘氏远承尧的福柞,氏族的世系著于《 春秋》 。唐尧据火德而王天下,汉接续之。刘邦初起兵于沛泽,则神母夜哭,以显明刘邦是赤帝子的符瑞。由此说来,帝王之位,必有明显圣美的德行,丰功厚利积累的世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福荫百姓,因此能被鬼神所赐福,天下人所归往。没见过运世无根本、功德不为人所记,而能突兀崛起登上这王位的人啊。
世俗之人见汉高祖兴起于平民百姓而得王位,不通达那缘故,以为只是恰巧遭遇暴乱之世,得以举兵得势。游说之士,甚至把争天下比作追逐糜鹿,侥幸捷足的人就能得到。不知王位自有天命,不可凭借智谋和力量去求取。可悲啊,这就是世上乱臣贼子太多的原因啊。那些人,哪里只是不明天道,就连人事也未看清。那些饿俘徒隶,饥寒失所,想有一套粗布短衣,一担一石粟米,所希冀的不过一金而己,但仍得不到,终于抛尸荒野,为什么呢?贫穷也是命中注定的啊。更何况天子的尊贵,四海的财富,神明的福佑,怎么能够随便得到呢?因此,即使遭逢乱世,窃得权柄,勇猛如韩信、英布,势强如项梁、项籍,成功如王莽,然而终致遭刑伏诛!更何况那些微末之徒,才力不如以上诸人,而昏昏然竟然想求取天位呢!
所以,跋足劣马之车,不能驰骋千里的道路;燕雀之类,不能飞到鸿鹊的里程;章税小材,不作栋梁之用;凡夫俗子,不任帝王之位。《 易经》 说:“鼎断足,倾覆了食物。”就是因为不胜其任啊。在秦末世,豪杰共同推举陈婴为王,陈婴的母亲阻止说:“自从我做你们陈家的媳妇,看你家世代贫贱,今乍富贵,不祥。不如把兵交给别人,事情成功,可以稍受好处;不成,也不受其祸。”陈婴听从母亲的话,而陈氏因此得以安宁。王陵的母亲,也预见项羽必败亡,刘邦将兴盛。那时,王陵为汉将,母亲被楚捉住。有汉使者至楚,王陵母亲见使者,对他说:“请转告我儿子:‘汉王是有德长者,一定能得天下,你努力事奉汉王,别有二心!' ,于是,在汉使面前自杀,以勉励王陵。后来汉王果然平定天下,王陵作了宰相,封安国侯。以平民老妇的眼光,尚且能够推衍事物道理之极致,探求祸福之机微,保全宗庙祭祀于无穷,为史书记载而垂千古,更何况大丈夫作事呢!所以穷困显达皆有天命,得吉获凶却由人为,陈婴母亲知道王位将废,王陵母亲知道汉室将兴,审察这两点,就明白帝王的名分了。
高祖兴盛之由,大概有五点:一是帝尧的后裔,二是身体形貌多奇异,三是神武而有征兆应验,四是宽厚明察而仁德忠恕,五是知人善任。再加上诚信和喜好谋虑,通达于听取意见接受劝谏,见人有善处,唯恐自己赶不上,任用别人如同用自己,听从谏言像顺流水,趋从时势如响应声。吃饭时吐出口中食物,以急于采纳张良的谋策;拔出脚来挥去洗脚女子,赶快拜谢邮生的谏说;感悟于戍卒的话,断却自己怀恋故土的情怀;仰慕四皓的名节,割舍宠妃爱子。从行伍中举任韩信为大将,收用的陈平是楚亡命降将,英雄用力,策士效谋,这是高祖的大略,成就帝业的原因。至于灵瑞符应,也可以略举一二:当初,刘娠怀高祖时,梦中与神交遇,当时雷电交作,天空昏暗,有龙蛇的怪异;到其长大,多有灵怪之处,与众不同。因此,王、武两老妇有感于高祖怪异而折弃债券,吕公相高祖形貌而进嫁女儿,秦始皇东游以压天子之气,吕后远望云气就知高祖所在之处,始受天命则白蛇被斩断,西入函谷关则五星聚会。所以韩信、张良说“天授命于高祖,而不是人力所为啊”。
历数古今的得失,检验事情的成败,稽考帝王的世运,考察高祖兴起那五点。取舍不合其位,符瑞不同其度,而苟且贪昧于权利,超越等次妄居高位,外不量其力,内不知天命,则必会丧家亡族,失去天然之寿,遇到“鼎折足”的凶兆,伏受于斧诚之刑。英雄应知觉悟,谨慎避祸,目光超远,见识深刻,学习王陵、陈婴那样的明于天分,杜绝韩信、英布那种非分之念,不听那“逐鹿”的瞎说,明白王位是天所授予,不贪不可求而被二位母亲所耻笑的东西,那么就会福分延及子孙,天所赐的福禄就能永远终其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