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诏帖
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
蒙:蒙受,接受。
出守:出任,担任。
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闲冷:清闲冷落的官职或处境。
亲情:父母亲人。
嘱托:托付。
响应:回复,应答。
感幸:感激涕零。
呈:下级向上级送交文件等时用语。
此墨本书于公元821年(长庆元年),是柳公权四十四岁时作品。字形长短宽窄不一,或断或连,构成章法上的变化;笔墨浓淡轻重有致,形成层次上的变化。风格豪放雄逸,遒劲流丽,枯润秾,掩映相发。《蒙诏》—帖,具有顿挫郁勃,开阔跌宕的艺术特点。
世存《蒙诏帖》有两种,除故宫所藏墨迹外,另一种见于《兰亭续帖》等刻帖。二者文字不同。翰林不称”出守”,故疑其伪,当为唐末宋初高手所拟。
启功先生认为是伪迹,“乃知今传墨迹本是他人放笔临写者,且删节文字,以致不辞。”而谢稚柳先生却认为是柳字杰构,真迹无疑。
在对古代名迹的认定上,启、谢二先生意见往往相左,启先生以文史资料甄别考据为主,而谢先生却以艺术感受为据。
《蒙诏帖》,唐柳公权书,墨迹白麻纸纸本,全幅纵26.8厘米、横57.4厘米,大字行书,记7行,共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为天下第六行书。又名《翰林帖》,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乾隆称“险中生态,力度右军”。体势稍带颜法,沉劲苍逸。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