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赋
[晋朝] 左芬
生蓬户之侧陋兮,不闲习于文符。不见图画之妙像兮,不闻先哲之典谟。既愚陋而寡识兮,谬忝厕于紫庐。非草苗之所处兮,恒怵惕以忧惧。怀思慕之忉怛兮,兼始终之万虑。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意惨愦而无聊兮,思缠绵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风骚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日晻暧而无光兮,气懰栗以冽清。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
昔伯瑜之婉娈兮,每彩衣以娱亲。悼今日之乖隔兮,奄与家为参辰。岂相去之云远兮,曾不盈乎数寻。何宫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仰行云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惟屈原之哀感兮,嗟悲伤于离别。彼城阙之作诗兮,亦以日而喻月。况骨肉之相于兮,永缅邈而两绝。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
乱曰: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忖,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啕,心不自聊,泣涟洏兮。援笔舒情,涕泪增零,銮诉斯诗兮。
译文

我生在微贱的穷家啊,不熟悉公文的程序。没有见过先贤的图像啊,没有听过他们的训示。我既愚昧丑陋又少知识啊,不应该侧身到皇帝的宫室。这里不是平凡之辈所处的地方啊,我经常感到不安而忧虑。思慕亲人心怀忧伤啊,又加上其它万种愁思总是循环不已。我伤感沉积的深深的忧愁啊,独自闷结在心中不能向人倾吐。心烦意乱无法排遣啊,纠缠着的思绪越发增添对亲人的思慕。长夜反来复去不能入睡啊,精神恍恍惚惚直到天明。飒飒的风声四面劲起啊,皑皑的白霜已经落满了前庭。太阳昏暗失去光辉啊,天气凛烈而又凄清。心怀忧愁多感慨啊,痛苦得泪水自行流个不停。

古代老伯瑜七十岁还扮成顽童啊,常穿五彩衣服讨得父母欢喜。痛惜今天我同亲人阻隔啊,长期像参辰二星不得相见那样与家庭分离。并非是相距得多么遥远啊,实际上不过是近在咫尺。宫中的禁令是何等的严厉啊,想回去看一看都找不到一个原因。我仰望着行云抽抽噎噎地哭啊,泪水直流得沾湿了衣襟。遥想楚国大夫屈原的哀痛啊,也是哀痛在离别。那种描写有关城阙的诗句啊,也是把分别一天比成一个月。何况我是骨肉情深难割舍啊,却在漫长时间里双方交往断绝!我久久地怀抱着深沉的哀感啊,抬头看看苍天把眼泪哭得变成了血。

总而言之:至亲骨肉,却成外人,长期各在一方啊。凄惨悲痛,梦想魂归,得见慈父兄长啊。惊醒以后,号啕大哭,心里没着没落,泪水不停地流淌啊。手拿毛笔,抒写情怀,眼泪越流越多,满腔思慕都倾注在这个篇章啊。

注释

蓬户:用蓬草编的门,喻家贫。侧陋:狭窄简陋。

闲习:熟习。闲,通“娴”。文符:指文章。

图画:指古代传下来的列女图一类的画像书。妙像:精妙美好的美人画像。

先哲:先世的贤人。典谟(mó):《尚书》中的两种文体,这里借指古代典籍。

愚陋:愚钝浅陋。寡识:见识浅少。愚陋、寡识均为谦词。

谬:错谬,荒谬。忝(tiǎn):羞愧,有愧于,常用于谦词。侧:置身于,参与。紫庐:即“紫阁”、“紫宫”,帝王所居,这里指后宫。

草苗:出身微贱之人,指作者自己。

怵(chù)惕:恐惧。

思慕:想念。忉(dāo)怛(dá):忧伤,悲痛。

始终:自始至终,从未停止。

嗟:叹词,表示悲伤。忱积:积存。“忱”疑为“沉”之误。

郁结:忧愁积聚无法排遣。靡诉:无处倾诉。靡,无。

意:指感情。惨愦(kuì):惨痛悲伤以致心烦意乱。无聊:无所依靠。聊,依靠。

缠绵:愁思郁结,难以排除。晋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mào)乱兮,心摧伤以怆侧。”增慕:更增加思念之情。

耿耿:烦躁不安心事重重貌。《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寐:入睡。

憧(chōng)憧:心神不定貌。

骚骚:指风声。依庭:在庭院凝结。

晻(yǎn)暧(ài):日光昏暗貌。

懰(liú)栗(lì):本意指悲伤。这里形容寒气逼人,更增加了凄凉和悲伤。冽(liè)清:清冷。

怀:心意,心情。愁戚:忧伤。感:感伤,悲伤。

患:忧虑,担心。零:落下。

伯瑜:汉代韩伯瑜。婉娈:美好。

每:每每,常常。娱亲:使母亲娱悦。亲,指母亲。《宋书·乐志》载曹植《鼙舞歌·灵芝篇》云:“伯瑜年七十,采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郗涕沾巾。”

悼:悲伤。乖隔:别离,隔开。

奄:忽然。参(shēn)辰:参星在西,辰星(又称商星)在东,此出彼没,两不相见,常用来比喻人彼此分离,不得相见。

岂: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难道。相去:相距。

曾:副词,用以增强语气,乃,竟。不盈:不满,不足。寻:古人以八尺或七尺为一寻。“数寻”喻距离很近。

何:多么。宫禁:汉以后称帝王所居之处。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随便出入,故称宫禁。清切:清凉而冷凄。

瞻睹:看望,探视。莫因:无因,没有理由。

歔(xū)欷(xī):同“欷歔”,抽泣声。

流射:流淌滴溅。

惟:想。哀感:哀痛感伤。

嗟:感叹,叹息。离别:指离开君王。屈原《离骚》:“馀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城阙之作诗:指《诗经·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城阙,城门两边的望楼。以日而喻月:指诗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相于:相亲近。于,依靠。

缅邈:遥远。两绝:彼此隔绝。

抱戚:怀忧,心情忧伤。

泣血:泪尽以致流血,形容极度哀伤。

至亲:最亲近的人。

他人:与己无关的人,外人。

惨怆(chuàng):凄惨,悲伤。

惊寤(wù):从梦中惊醒。寤,醒。号啕:放声大哭。

不自聊:没有依赖,不能自持。聊:依赖。

涟洏(ér):涕泪交流貌。

增零:增加泪水,落泪更多。

赏析

这篇小赋通篇用韵,全文依韵可分为三段。首段作者先叙入宫后的心情。她自称出身寒微,没有见过”图画之妙像”,也没有听过“先哲之典谟”,不仅”愚陋”,而且“寡识”。实在不配住在华丽的宫殿里。她以为帝王宫殿”非草苗之所处”,有一种愧怍的心理。左芬的姿容丑陋,司马炎对她只是“以才德见礼”,并不宠爱。她所处的后宫充满了天姿国色的佳丽,竞相邀宠,争斗非常激烈。这种险恶的环境使她终日提心吊胆,战战兢兢。万仞高墙使她与家人睽隔。她在宫中形单影只,感到很孤独,郁积在心头的思亲之情也无人倾诉,万虑千忧使她心灵上受尽了煎熬,竟至漫漫长夜不能成寐,梦魂飘忽直至天明。这一段直抒胸臆,真实地表现了她入宫后的惭愧、忧惧、孤独、悲伤的复杂心态,写得既缠绵、凄苦,又庄重、含蓄。

次段集中笔力抒发思亲之情,左芬幼时丧母,依靠父兄长大,与父兄感情很深,尤其与左思更是笔墨之交。她“拜修仪”后,全家移居洛阳,虽相去”不盈乎数寻”,但宫禁森严,彼此”欲瞻睹而莫因”。她又体羸多病,“常居薄室”,内心是很痛苦的。每当窗外秋风四起,白霜满庭,日光昏暗,寒气凛冽,这种孤寂的痛苦更令她难耐,以至涕泪自零,不能自己。文章用了一段景物描写,渲染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衬托后宫生活的清寂、悲凉。用笔委婉曲折,表达了一个少女幽闭在深宫中虚度青春的悲伤。左芬在《答兄感离诗》曾说:“自我离膝下,倏忽逾再期。邈邈情弥远,再奉将何时。……仿佛想容仪,歔欷不自持。”她渴望回到父兄身边,亲自侍奉亲长,像韩伯瑜彩衣娱亲一样以尽孝道。但事实却是家人睽隔,骨肉分离,如同参商,永不得相见,只有仰望苍茫青天飘动着的白云,借以寄意。古人对待离别,大而言之,如屈原流放而作《离骚》;小而言之,若情侣分离,一日不见如同三月。何况自己是骨肉之亲永不能相见,其痛可知。文章从涕泪“自零”到涕泪“流射”、“沾巾”,到“泣血”,层层推进,达到高潮。情溢于纸,使读者想要一洒同情之泪。最后一段结语,总括全赋主旨,再一次表达了对骨肉至亲“梦想魂归”的深情,同时连用“号啕”、“泣涟洏”、“涕泪”,更增加了悲怆的气氛。

这篇小赋虽名”离思之文”,但却属宫怨一体。宫怨主题自班婕妤的《团扇歌》起,历来多抒写失宠被弃,怨君王喜新厌旧。左芬的《离思赋》另辟蹊径,偏重写自己失去自由,骨肉分离之悲,有着较为深广的内容。它也不同于许多虚拟悬想之作(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而是亲身遭遇的实录,因而情辞真切,于宫怨体中实不可多得。《离思赋》是一篇韵文,在用韵上也很有特色。赋的主体部分多用仄声韵,有力地烘托了悲痛欲绝的感情;结尾部分三句一韵(“辞”、“思”、“洏”、“诗”);而每一韵之中又各自押韵(“亲”、“人”、“悲”、“归”、“啕”、“聊”、“情”、“零”),韵中有韵,匠心独具,足见左芬的才思。

评析

西晋女诗人左棻所作的一首诗赋。左棻自幼丧母,与父兄相依为命,后被迫入宫,失去了自由,满腔悲愤抑郁之情,使她凝注而成“愁思之文”。其兄左思因想念妹妹,做了两首《悼离左棻赠妹诗》,左棻随即写了两首诗回赠,一首《感离诗》,另一首就是《离思赋》。

辑评

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管锥编》:按宫怨诗赋多写待临望幸之怀,如司马相如《长门赋》、唐玄宗江妃《楼东赋》等,其尤著者。左芬不以侍至尊为荣,而以隔“至亲”为恨,可谓有志,即就文论,亦能“生迹”而不“循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