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天下的事物,就没有忧患,有了天下的事物就有了忧患。人的忧患,没有什么比有自己的身体更大的了,次一等的是有家庭。如果人没有眼睛,怎么会有对天下色彩的喜爱?没有耳朵,怎么会有对天下声音的喜爱?没有鼻子没有嘴,怎么会有对天下气味和滋味的喜爱?没有思想感情,那么就会任凭天下治与乱、是与非、得与失,我不参与其中,我也就没有什么事情了。
一般的人,愚昧不懂得「无」是足以使人快乐的,而认为「有」是宝贵的。有食物了,又希望它更精美;有衣服了,又希望它更华丽;有房屋了,又希望它更壮丽。洁净的童子漂亮的婢女在前面侍奉,吹竽击筑的乐工在后面施展才艺,已经有了这些,可是还不足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有家了,又想要有国;有国了,又想要有天下;有天下了,又想要众蛮夷都臣服进贡;众蛮夷都臣服进贡了,又想要长生不死,历经万年而不老。以此推论,人们羡慕富贵、无节制的游乐,想要拥有它们,哪里会有终极穷尽的时候呢?古代的诗人,心里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写了这样的诗歌:「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不明说自己一身的痛苦,而只说苌楚的无知是快乐,诗歌的大意虽然好像令人悲伤,但它的见解却也已经很高明了。
我生性愚昧无知,对可使人快乐的外物,我不知道它是可乐的,而上天也就顺从我的愚昧,凡人世间所有的东西,我都不能拥有。从大处说我不能取得驰骋万里的军功,从小处讲我也不能得到以声色自我享受的快乐,我年龄已经五十多岁了可还没有后代。我所有的只有我的身体而已。呜呼!我也庆幸所有的仅仅是我的身体,假使我在这身体之外还有其他拥有的东西,那么我的痛苦将哪里会有尽头;我也不幸我还有这身体,假使我连这身体也没有了,那么我的快乐又将哪里会有尽头呢!
客居于外没有正事,以书为伴,虽凄凉而自足。因饥饿而啼哭的声音我听不到,因寒冷而号哭的样子我看不到,自己认为自己没有知觉,因此也就认为一切都值得快乐,于是用「无」字命名自己的书斋。
瞀然:愚昧不明。
厌:满足。
九夷八蛮:泛指中国四周各民族。《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又《礼记王制》正义引李巡《尔雅》注,八蛮为「天竺、咳首、僬侥、跛踵、穿胸、儋耳、狗轨、旁春。」
万祀:万年,商代称年为「祀」。
隰(xí):低下的湿地。
苌(cháng)楚:植物名,又名羊桃、猕猴桃,蔓生,花赤色,果实似家桃。
猗傩(ē nuò):同婀娜。轻盈柔美的样子。
夭(yāo):少壮。
沃沃:肥美而有光泽。
子:指苌楚。
知:知觉。以上诗句出于《诗经·桧风·隰有苌楚》。
左图右史:《新唐书·杨绾传》:「独处一室,左右图史。」意为以书为伴。「图」、「史」皆指书。
刘氏一生不得志,至老年仍孑然一身,故不无孤寂之感。文中写的是「无知」之乐,抒的却是潦倒之情。文章先写世人贪得无厌,不知「有则有患」,后写自己「所有者,惟此身也」,不知「外物之可乐」,因以「无」名其斋,构思精巧,富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