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弃微名去来心快哉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抛弃那微不足道的名位,归隐后多么畅快,笑声传到白云外。三五个知心朋友相聚,无所顾忌地开怀痛饮又有什么妨碍?酒足饭饱后挥袖起舞,只嫌天地太窄。
清江引:曲牌名。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又叫《江儿水》,属双调。五句。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多用为小令。
微名:微不足道的名声。这里指作者视功名权力如浮尘。
去来:源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指归隐。
白云:比喻归隐。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知音三五人:典出《论语》。孔子与弟子各言其志,曾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吾曰与点也。」三五,本是约数,表示人数不多。
《清江引·弃微名去来心快哉》是元代贯云石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描写了作者弃官归隐后和朋友们聊天喝酒的愉悦生活,曲中表达了作者摆脱束缚、纵情诗酒、笑傲林泉的优游与畅快之情。全曲无一景语,直抒胸臆,真率豪爽。末句用夸张手法,极写其旷达情怀,动人心絃。
贯云石在任翰林学士期间,对朝廷险恶的政治斗争有深刻的了解。他在元仁宗延祐元年(西元一三一四年) 「称疾辞还江南」,结束官场生涯,即为此故。此曲是作者于延祐元年辞官之后在南游途中所作,写于作者辞官初至杭州之时。
此曲开头便以「弃微名去来心快哉」直陈主题。视功名为微名,体现了其不追名逐利的性格态度。「弃」是主动放弃,贯云石本是将门勋臣的后裔,年纪尚轻便仕途畅达,将来必定大有作为,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毅然辞官而去,这种与众不同的选择,自然比平常人的境界要高出一等。
接着,「一笑白云外」正是对「心快哉」的进一层阐释。此时,作者已摆脱了丑恶官场,身处「白云外」,即回归田园,乐享自然之趣。这对于热爱自由的贯云石而言,的确值得放声「一笑」。这五个字承接上文,语气短促,畅快淋漓。
「知音三五人」句中隐含了作者辞官后南游路上与志同道合之人相遇相知之事,其中包括他在梁山泊与渔翁吟诗夜话,在普陀山同诗僧鲁山共赋美景,与各路知音诗酒唱和。摆脱世俗桎梏,回归本性,又兼有好友相伴,自然生起「痛饮何妨碍」的豪兴。这几句描写环环相扣,意境浑成,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自在与痛快。而最后一句「醉袍袖舞嫌天地窄」夸张而不张扬,体现了作者率真自然、豪迈奔放的性情。这种酒后流露真性情的描写,更显出作者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散曲贯穿着不羁奔放之情,笔调率真,性情豪放,生动展现了作者蔑视功名、豪放不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