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走在边塞上,乘坐负重的马车,见到负辕的马而产生诸多感慨。
过去的老式马车,只有一根车辕而两边各驾一匹马,现在的马车由一匹马夹在两根车辕当中,头上和脖胫套上缰绳,背部系上皮带,胸和臀部也被勒紧。当它爬坡时,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才能拉动车轮前进,当它下坡的时候,又要收紧大腿紧攒四蹄才能抵住车辕不致倒伏。赶车的人用鞭子抽打使它前进,用棍棒枝条的暴虐来催促它从深陷中拽起车来。如果车在险恶陡峻的地方翻倒了,筋断骨折是根本无可避免的,其馀在前面引路和在旁边副驾的马绝不会是这样。它渴了到溪边饮水,卸驾之后到槽枥去吃草料,则常常在众马之后。
唉!辕马的使命,难道还有比它更艰巨的吗?然而它的德性和能力,不经过驾辕的反复尝试是分辨不出来的。别的马要不就是与夹辕不相称,虽然可以担此重任但却不够协调。品质低劣的马,力量又不能胜任。狡黠而脾气不好的马,容易受惊出事,有的甚至行走在平坦大道上都会因惊蹶而翻车。让它拉车上坡就象跛的瘸的一样,下坡则又像塌倒的山岩无可阻挡,遇见泥泞就打滑而经过深坑就沉陷,常常困乏在车辕之中,使其馀的马也因此受到牵制不能正常地行走了。
唉,驾御车马的人一定要慎重呀!
行塞上:方苞入值南书房后,常随康熙皇帝去承德热河行宫,承德在古长城以北不远,故称此为“塞上”。
任载:负载。
辀(zhōu):先秦时代,马车一般只有中间一根车杠,叫辀。汉代以后,才用两根车杠分列左右,叫辕。
衡:辀头上的横木。
服:驾。
夹辕:夹在两辕中间。
领局于轭:马的颈部被拘限于轭下。领,颈;轭,马具,马驾车时套在颈部。
韅(xiǎn):马肚带。
靳(jìn):马具,勒在马胸部的皮带。
靽(bàn):马具,套在马后的皮带。
阤(zhì):山坡。
引其轮之却:意为拉着车轮向前,不使后退。却,退。
股蹙(cù)蹄攒:形容马驾车下坡时紧张吃力的样子。股,大腿;蹙,收紧。
攒(cuán):集拢。
鞭策以劝其登:用鞭打以催促其用力向上登坡。劝,鼓励、催促。
棰(chuí):鞭子。
棘:带刺的枝条。
陷:指陷入泥泞。
乘危而颠:因为遇到危难而跌倒。颠,倒、跌倒。
不与:不参与,意为不会遇到辕马所遭遇的那些危难。
槽枥(lì):喂马的木槽。
德:品性。
称(chèn):相称、适合。
驽(nú):能力低下的马。
蹇(jiǎn):跛足,此处亦指驽马。
狡:狡诈。
愤:易怒。
偾(fèn):翻。
其下也若崩:意谓车下坡时辕马力不能支,像要崩塌一样。
泞旋淖(nào)陷:意谓遇到泥泞则回旋不进,陷入泥沼则不能起。淖,泥沼。
顿:困顿疲惫。
掣(chè):牵制。
将车:赶车。
《辕马说》是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作者出狱后入值南书房期间的作品。文中以辕马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考察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担当“辕马”的任者,应该“德与力”兼备,需择德才兼备者充任,而不要让“驽蹇者”、“狡愤者”滥充其间,败坏政事。此文质朴简明,切实而有深意,表现了方苞散文雅洁淳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