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过是)水边上一个小小的居室罢了,偏左室内往上搭一间小楼。楼大一丈见方,四面开窗。南边有湖有山,北面有农田茅舍,平原延展在东,九龙山耸立在西。小楼筑成,高子登临纵目四望,说道:“可以了!山使我感到和顺舒畅,水使我觉得悠远闲静,可以享受清风的爽快,可以得到冬日的温暖,可以迎接皓月的来临,又欢送它的归去,多好呀!多快乐呀!可以终老此地了!”于是起名叫“可楼”,意思就是我心满意足以为可以了。
从前我年轻时,志向很大,想要游遍天下名山,寻找一个像桃花源那样美好的处所,寄居下来。我北方去了燕赵,南方到过闽粤,中原跨越了齐鲁殷周的故地,观览所及的,没有可以满我之意的,何以现在对这间小楼却以为可以了呢?咦,这倒是我的疑惑了。
大凡人的大患,产生于不满足。人的意向中的有所不满足,产生于人的意向中的有所不可以;无所不可以,这就无所不满足,这就无所不快乐了。现在的人极力谋求山珍海味,顶多享受一饱罢了;极力建筑高楼大厦,顶多享受起居活动的几席之地罢了;极力营造亭台花园,顶多一年中去游赏一两次罢了,这些都有何用呢!况且天下的好山好水很多,我不能每天去游玩,只要可以寄托我的志趣就行了。天下的山与水都是一样的,我有了这座小楼,也可以了。当然,有所可以也就会产生有所不可以,犹如事物都是有正有反对待的一样。我将由此忘掉可以,也忘掉不可以,这样说来这座可楼也是多馀的了。
可:适合人意。
高,使……高。:
辟:同“壁”墙壁
九陆:指平原。
峙:屹立、耸立。
高子:作者自称。
可:动词,适合人意。
穆:同“睦”,和顺
被:通“披”,引申为享受。
暄:温暖。
曩:从前。
慨然:激昂的样子,也指情绪激昂。
栖:寄居。
逾:越过。
墟:遗址
营:谋求。
营居处:建造居住的地方。
营:建造、建筑。
岁时十一:文中指从每年适合游赏的时节中拿十分之一的时间。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十一,十分之一。
耦(ǒu):两人耕地,引申为匹敌、相对,指事物有正有反。
其:表揣测,大概。
赘:多馀。
这篇《可楼记》是迥出于凡俗的好文章,有描写,有志趣,并蕴含着一些哲理,而这些都浓缩在不过四百字左右的篇幅里,说明作者不仅气节高尚,还是文章妙手。
文中所描写的这座可楼,只有一丈见方,但主人登临其间,四望山水,尽入眼底,使他发出了“可矣”的感叹,因此名为可楼。作者还进一步申述了“可”与“足“的关系。有所不可便会感到有所不足;而无所不可,也就无所不足,更无所不乐了。可与不可和足与不足,是互相对待的两个概念,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懂得它们之间的道理,穷通得失也就不会在意了。高攀龙这里借他的小楼之名,表明他自己的处世之道,也是对世人的一个忠告。
《可楼记》是明代文学家高攀龙的一篇散文。文中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