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商调十二首(其五)
[宋代] 赵令畤
序言: 夫传奇者,唐元微之所述也。以不载于本集而出于小说,或疑其非是。今观其词,自非大手笔孰能与于此。至今士大夫极谈幽玄,访奇述异,无不举此以为美话。至于娼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惜乎不被之以音律,故不能播之声乐,形之管絃。好事君子极饮肆欢之际,愿欲一听其说,或举其末而忘其本,或纪其略而不及终其篇,此吾曹之所共恨者也。今于暇日,详观其文,略其烦亵,分之为十章。每章之下,属之以词。或全摭其文,或止取其意。又别为一曲,载之传前,先叙前篇之义。调曰商调,曲名《蝶恋花》。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
屈指幽期惟恐误。恰到春宵,明月当三五。红影压墙花密处。花阴便是桃源路。
不谓兰诚金石固。敛袂怡声,恣把多才数。惆怅空回谁共语。只应化作朝云去。
注释

「明月当三五」句:应前文「红娘复至,执彩笺以授张曰:『明月三五夜』」事。三五,即十五。

「红影压墙花密处」句:括「崔之东墙有杏花一树,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树而逾焉」事。 桃源路:用《桃花源记》及刘阮典。陶潜《桃花源记》曾载武陵人沿桃花溪泛舟,发现了世外桃源。又,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浙江剡县人刘晨、阮肇到天台采药迷路,被两位仙女邀至家中,结成夫妇,后两人思家求归,别仙女而去。后人常把两则故事加以牵合,称仙境为桃源,称遇仙女的刘、阮为武陵人。此处桃源路指通往美人住处的路。 兰诚:张生爱慕崔莺莺的真诚心意。兰,多喻君子,此指张生。

敛袂(mèi)怡声:对「(崔莺莺)则端服俨容」句。袂,衣袖。

恣(zì)把多才数:括「(崔莺莺)大数张曰:『兄之恩,活我家厚矣,由是慈母以弱子幼女见依。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泆之词。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而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诚欲寝其词,则保人之奸不义;明之母,则背人之惠不祥;将寄于婢妾,又恐不得发其真诚。是用托于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必至。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毋及于乱』」事。恣,尽情,肆意。数,责备。

「惆怅空回谁共语」句:括「(崔莺莺)言毕,翻然而逝。张自失者久之,复逾而出,由是绝望矣」事。 朝云: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典。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