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章台的柳啊,过去你是那样婀娜多姿,如今你还和往日一样吗?
纵然那细长柔嫩的枝条,飘垂如故,恐怕也被他人攀折得不像样了。
寄柳氏:韩君平和柳氏赠答故事,见许尧佐《柳氏传》(《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五》)及孟初中《本事诗》。
章台:汉长安中街名,在陕西长安故城西南,见《汉书·张敞传》,是繁华的地方,后来每借称妓院所在。六朝、唐人已用其事与杨柳相连。如费昶《和萧记事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崔国辅《少年行》:「章台折杨柳。」《古今诗话》:「汉张敞为京兆尹,走马章台街。街有柳,终唐世曰章台柳。」故杜诗云:「京兆空柳色。」(《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百六十七》「柳部」引)。
往日依依:一本作「颜色青青」,一本作「昔日青青」。
依依:柔软貌。《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这首作品,有人认为是诗,有人认为是词(词牌名为「章台柳」)。在《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五》中收录此作,定为诗,题为「寄柳氏」;《全唐诗·巻八百九十》又收录此作,定作词,题为「章台柳·寄柳氏」。下面是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哲伦等人对此篇的赏析。
「章台」,本是战国时所建宫殿,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在今长安县故城西南隅。这里借指长安。「章台柳」,即暗喻长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将章台街喻指娼家聚居之所。两个叠句用于寻觅加强呼唤之急切,韵味深长,表达作者日思夜想的怀恋之情。「往日依依」,喻柳氏昔日之青春妙龄,丰容艳丽。「今在否」,谓是否安全健在,暗言社会动乱,邪恶猖獗,柳氏单身独处,其安全令人担忧,以疑问声口,则其忧虑担心之情可见。「长条似旧垂」,喻柳氏袅袅婷婷的身段和体态仍不减当年,与上文「往日依依」相呼应。「攀折他人手」,暗指柳氏值此兵荒马乱之秋,恐己为他人所劫夺占有,是「今在否」的进一步推测。前句见怀想之切,后句见忧虑之深,两句以「纵使」「也应」开合进退,将其希望与失望,侥幸与不幸,揣测与担忧等复杂的矛盾心情写得传神活现。
全篇语意双关,表面上是写柳树,实际上是对柳氏的问候,问候了两件诗人最关切的事:是否还在人世?是否已经嫁人?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万红友《词律》:君平赠句本只是诗,后人采入词谱,即以起句为名。其柳姬答词,亦以起句名《杨柳枝》,句法与此相同。
《寄柳氏》是唐代诗人韩君平创作并寄赠给爱妾柳氏的诗作(一说为词,词牌为《章台柳》)。此作以柳枝喻人,借咏柳诉情,运用了双关手法,表面上句句说垂柳,实际上处处寓柳氏,反映了乱世妇女命运之不幸与韩柳二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中悲离的一面,表达了作者对柳氏的深深眷念之情。全篇用词浅白,但言简意丰,跌宕起伏,含蓄委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