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宋代] 王沂孙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译文

庭院背阴处尚有残雪堆积,透过帘幕,也还能感到轻寒。玉管中葭灰飞扬,不知不觉已到了立春时节。门前虽然已经有金泥帖,却不知道春光到来了谁家的亭阁?我对你相思若渴,梦中迷离隐约相见,无奈终究被天水阴遮。待梦境醒来时,更加凄然伤心,只见满树幽香,地上都是疏影横斜。

江南离别自然充满愁苦,何况在古道上策马。都在羁旅天涯,只见飞雁归落平沙。如何能在信笺之上,诉说自己空度年华。如今处处长满芳草,纵然登上高楼眺望,也只能见萋萋芳草遍布天涯。更何况,(人生)还能经受几度春风,几番飞红落花。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又名《庆春泽》。双调一百字,平韵格。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于两结三字豆处增叶一韵者。

越中:泛指今浙江绍兴一带。

轻寒:微寒。

霏霏:飘洒,飞扬。

玉管春葭:古代候验节气的器具叫灰琯,将芦苇(葭)茎中薄膜制成灰,置于十二乐律的玉管内,放在特设的室内木案上。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见《后汉书·律历志》,玉管,指管乐器。葭,芦苇,这里指芦灰。

小帖金泥:宋代风俗,立春日宫中命大臣为皇帝后妃所居之殿阁撰写贴子词,字用金泥写成。士大夫之间也彼此书写了互送。

满树幽香二句: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化用其意。横斜,指梅花的影子。

游骢(cōng):指旅途上的马。

怎得:安得,怎么能够得到。

银笺:指洁白的信笺。

凭高:登临高处。

飞花:落花飘飞。

赏析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残雪庭阴」写庭院背阴处还留有残雪。「轻寒帘影」春寒料峭,风动帘拢。「霏霏玉管春葭」,古时季节变化,用箫管十二,置芦苇(葭)灰于孔中,室内封闭,蒙上罗彀,那一节气到了,那一律管葭灰就飞出。「霏霏」春葭灰的飞动貌。玉管即箫管。这句就是讲立春到了。「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回答周密「燕归何处人家。」宋代立春日宫中命大臣撰写殿阁的宜春帖子词,士大夫间当然也自己书写,字用金泥,所以说金泥小贴。这种风俗,元代还有。这里是说改朝换代,当日皇宫不存在了,士大夫散去,何人在这时候用金泥写宜春帖子贴挂?春落谁家?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写思念杭州如一帘幽梦,但醒来却是水隔绝,天遮断,「个人」当指草窗。「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是点出周密所在地西泠孤山之畔,说只梦见到满树幽香,满地枝影横斜的梅花的凄凉景色。这里写出「个人」(即草窗)生活虽然凄凉,但心态高洁。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意谓理解周密怀念越友及旧游地的离情。江南春色自是最让人感受到离愁之苦的。江文通《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都是写江南离愁之苦的。春色之妍,与离愁之苦,对比强烈。

「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纵青骢马游过的古道和时舟行所见的平沙落雁呢!和周密词中的「残寒梅未绽,正潮过两陵短亭逢雁」相近。「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意为:想写信对草窗表示慰藉笔触从跌宕转为平收。想到你的怀念,便想觅得银泥花笺,不嫌词费的和你讲一讲如今江南春天物华。

「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此处又笔转别恨,细数离怀。呼应草窗原词:「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犹是天涯。」从越倦游归去,此身还远在天涯。周密词「萋萋望极王孙草」说:确实如今到处长满了春天芳草,登高望远,已不见你所在之处。这二句和晏同叔《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用笔正相反。柳耆卿词《八声甘州》曾有句:「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归思难收。」和此句描写手法相似。

「更难消,几度东风,几度飞花」,讲这样的离别相思,人将老去,怎能消几番春风来,春花谢呢!和「不知春在谁家」、「殷勤与说年华」等句相照应,围绕离情说,却有春光无主,好景不常的感伤。王介甫诗「不知乌石岗头路,到老相寻得几回」,和此句意思相近,但沉痛过之。

草窗在原词中曾有句「雪霁空城,燕归何人家。」王碧山在词中也有类似句子,同时抒发了「可怜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在朦胧的亡国的哀感蕴藏在胸中,却无所依托,只好写出离愁别绪。

评析

此词为作者对周草窗《高阳台》(寄越中诸友)词的一首和作,写于南宋覆亡之后。上片写立春怀友。「残雪」五句写庭院背阴的残雪尚未消融,轻微的寒气将帷帘晃动,玉管里的芦灰已纷纷飞扬,勾画出冬尽立春的时节、景物之特征。「相思」五句应和周草窗原词之思越中诸友,写己之思杭州故友。「但凄然」三字则传达出梦中未见故友,梦醒犹记梅林的孤寂和凄凉的心境。

下片抒写离愁。「江南」三句承「水隔天遮」,悬想和申诉故友之离愁。不仅漂泊江南,更羁游于北方古道平沙,一个「苦」字传达出故友与词人亡国流离的共同感受。「怎得」四句抒写对故友之思念与关切。最后「更消他」三句则推进一层写离愁之凄绝无奈,以景传情,勾描了一幅东风无情,摧花残落,春光消逝的画面,以「更消他」三字赋予这个画面一种美之消亡的无可挽救、无可承受的悲戚和伤痛,令人回味不尽。此词在怀友伤时的离愁中融入亡国流离的沉痛,情感深婉而沉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