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杏烟娇湿鬓
[宋代] 史达祖
杏烟娇湿鬓。过杜若汀洲,楚衣香润。回头翠楼近。指鸳鸯沙上,暗藏春恨。归鞭隐隐。便不念、芳痕未稳。自箫声、吹落云东,再数故园花信。
谁问。听歌窗罅,倚月钩栏,旧家轻俊。芳心一寸,相思后,总灰烬。奈春风多事,吹花摇柳,也把幽情唤醒。对南溪、桃萼翻红,又成瘦损。
注释

​杏烟句:唐李贺《冯小怜》诗:“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

杜若:香草名,又名山薑。汀洲:水中沙土积成的小平地。《楚辞·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

楚衣:古代有楚人好细腰的传说(见《墨子》、《荀子》、《淮南子》等)。此处用楚衣形容女子身材窈窕。唐李商隐《效长吉》诗:“长长汉殿眉,窄窄楚宫衣。”

鸳鸯沙:水边沙地常为鸳鸯所栖息,故称。唐李德裕《鸳鸯篇》诗:“淹留碧沙上,荡漾洗红衣。”

箫声:《列仙传》载,秦人萧史善吹箫,秦穆公将女弄玉妻之,后皆仙去。

花信:自小寒至谷雨共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花信。

窗罅:窗口。

旧家:从前。

芳心三句:李商隐《无题》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幽情:埋于心底的情思,指春情。​

赏析

这首词写一女子对她所眷恋的情人的思念。那是一位多情、美貌而又性格芳洁的年轻女郎。所以词一开头就将她置于烟雨杏花树底、杜若芳洲溪畔。娇艳、香润、高雅。唐王昌龄《闺怨》诗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诗写闺中女子对出门远行爱人的思念。“回头翠楼近”的用意也正在于此。以下则转入对女子“春恨”的心理描写。因为爱人远离,所以她看到沙上两两鸳鸯要产生春恨,也就是说沙上并禽对她发生了移情的作用。那男子也许是急于回家省亲,匆匆而去,而未曾考虑到此时一别,那女子是否经受得住。词中“芳痕”似应作“芳心”来解释。“自箫声”两句是说人去楼空,天天盼着他归来重逢,数着归期。古代女子有花卜归期的习俗,宋辛弃疾《祝英台近》词:“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再数故园花信”应属同样的习俗,甚至与唐代的金钱卜也是同一回事。下片承上“自箫声、吹落云东”而来;吹箫人(女子眷恋的情人)去后,还有谁来关心她,在窗口听她似夜莺般的歌声,同倚曲栏望月呢?从前的俏模样也因这深深的相思而改变了,她心灰意懒,万般无奈。然而春风依然吹拂大地,吹开了百花,摆动着柳丝,它是不管你此刻的心境如何的。这轻柔的、暖洋洋的春风,拨动着少女本已枯萎的春心,深埋心底的幽情重又唤醒。然而别离毕竟是事实,是残酷的现实,她的心又暗淡了;在桃花将欲吐红的季节,她憔悴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她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全词写离愁,有一种轻倩的情韵,声调谐婉,意态温存,充满了朦胧的哀美。宋王雱《眼儿媚》词云:“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词境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