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汪精卫
[清代] 陈寅恪
序言: 编者注:“此诗吴宓甲申年录稿,第五句作“千秋读史心难论”,第七、八句作“事变无穷东海涸,冤禽公案有传疑”。
阜昌天子颇能诗,集选《中州》未肯遗。
阮踽多才原不忝,褚渊迟死更堪悲。
千秋读史心难问,一句收枰胜属谁。
世变无穷东海涸,冤禽公案总传疑。
注释

阜昌:伪齐帝刘豫之年号。

集选中州未肯遗:元遗山选《中州集》,列入齐曹王刘豫诗。按:豫曾为进士。

“阜昌天子颇能诗,集选《中州》未肯遗。”句:这是将汪精卫比作配合金兵入侵宋境、受金人册封为齐帝的刘豫了。说元好问不因刘豫的政治行为,而抹煞他诗界的地位,表明了陈寅恪对待汪精卫的态度。

阮瑀:阮籍之父,建安七子之一。据说他才思敏捷,落笔成章。为曹操谋士时,起草文书呈上,曹操提笔欲有改订,竟发现不能增损一字。汪精卫为孙中山草拟“总理遗嘱”,孙中山也完全赞同,没有一字添改。

褚渊:南朝人,曾在宋、齐两朝为官,他与汪精卫的可比之处较多。其一,那个有“面首三十”的山阴公主,得知褚渊貌美,让皇帝将他赐给自己,百般引诱,褚渊却能坐怀不乱;汪精卫也有“民国美男子”之誉,且从未有滥情的表现。其二,宋明帝临终,封褚渊为中书令,托他与袁粲一同协理国事,袁粲死节于宋,褚渊却助萧道成篡宋建齐,因此受世人唾弃;汪精卫的情形颇为类似。其三,褚渊任南齐司徒时,一次乘车外出,阁道断裂,掉入水中,有人嘲笑他为“落水三公”,“褚渊落水”便成了典故;汪精卫与日本人合作,当然是“落水”了。在这一联中,陈寅恪一面肯定汪精卫的才华,一面又为他未能早成烈士而最终“落水”感到可悲。

东海:东瀛,指日本。

冤禽:精卫鸟,指汪精卫。

有传疑:指当时关于汪精卫之死有种种传闻。

“千秋读史心难问,一句收枰胜属谁。世变无穷东海涸,冤禽公案总传疑。”句:陈寅恪本著知人论世的史识,充分考虑到时局的复杂性。他对汪精卫不是简单的谴责,更没有一味地去“妖魔化”,而是在讽喻的同时,又因怜惜其才而表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