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居山泽愁苦向谁诉说,唯有长忧悲叹独自难过。
自念修行清白无愧于心,操守坚韧不衰愈加执着。
放逐三年仍不见召回,岁月转瞬即逝如水下坡。
可怜我今生终难遂愿,希望再见君王重返家国。
我自哀不能见爱于君主,只好凭天由命将神依托。
我身染疾病总不见好,心中恰似汤沸无限焦灼。
冰和炭不能够共存并放,我本来就知道命不会长。
孤苦无乐而死令人哀痛,可怜我年寿未尽血气方刚。
悲叹不能返回我的旧居,怨恨我将永离我的故乡。
鸟兽如果受惊离群失散,还会哀号悲鸣高高盘桓。
狐狸死时头要朝向故丘,人老将死谁不思念家园?
故旧忠臣日被淡忘疏远,谗谀新人日见亲近君前。
谁能默默无闻去行正道,谁能无偿施舍不求报还?
苦于众人都随波逐流,我只好乘风高飞远游。
登临恒山觉得它太渺小,暂且在此娱乐忘却烦忧。
谗言无凭无证令人可悲,金子也会熔于众人之口。
经过故乡我回头下望啊,不知不觉已是热泪横流。
我的行为清白啊纯洁如玉,内心也像美玉一般晶莹。
谗邪俗气虽想侵袭入内,玉色不变愈加外润内明。
为何天上乌云奔腾翻卷,蒙蒙寒霜早降草木难生。
轻风徐徐让我徘徊游荡,疾风急扫令我胆战心惊。
闻说南国安乐我欲前往,中途休息来到会稽山上。
看见仙人韩众在此停宿,便向他请教天道在何方。
凭借着浮云送我去远游,彩虹作旗帜在车上飘扬。
驾起青龙车急驰飞奔,盘旋飞行直上冥冥天上。
风驰电掣奔向哪里,前途遥远令人迷茫。
悲叹世人使人难以信任,宁愿离开他们远走他乡。
登上山岗向远处眺望,喜见冬天也有桂花开放。
观天火烈烈火势盛旺,听大海涛声隆隆轰响。
我抓着天绳向上攀登,吸饮露气以求长生。
郁郁不乐我忧时伤世,只吃草木秋天结的果实。
我喝菌若上清晨的露水,用桂木来构造我的住房。
我在园圃中种上橘和柚,辛夷、花椒、女贞子也栽种成行。
鹍鸡白鹤夜里孤苦悲鸣,哀痛隐居的人正直贤良。
懃:一本作“苦”。
无决:没有听到君王召回的命令。《章句》:“古者人臣三谏不从,待放三年,君命还则复,无则遂行也。”
颓:水向下流。
咸池:《章句》:“咸池,天神也。”《楚辞补注》:“《淮南》云:‘咸池者,水鱼之囿也。注云,水鱼,天神。’”
间:《楚辞补注》:“间,瘳也。”
瘳(chōu):病愈。
沸:一作“怫”。《楚辞补注》:“怫,音费,忿貌。”
俞:一作“愈”。一云:新人愈近而日好。
杳冥:原意是昏暗。引申为暗中,默默无闻地做好事不让人知道。
“厌白玉以为面兮”句:把白玉做我的外表,也就是说我的外表行为像白玉一样洁白至纯。厌,施用,《章句》:“厌,著也。”
琬琰(wǎn yǎn):美玉名。
外淫:《章句》:“淫,润也。”即外面表现出光润来。 流澜:形容乌云很深厚。
蒙蒙:盛貌。
汤汤(shānɡ shānɡ):水大的样子。这里形容风大。汤,一作“荡”。
南藩:《章句》:“藩,蔽也。南国诸侯为天子藩蔽,故称藩也。”
会稽:山名。
韩众:《章句》:“韩众,仙人也。”
天道:《章句》:“长生之道。”
班衍衍:《章句》:“言极疾也。”
容容:王先谦《汉书补注》:“飞扬之貌。”
超:遥远。
焉如:到哪里。
举:《章句》:“去也。”
天火:由雷电或物体自燃引起的大火。《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炀(yànɡ):火炽猛烈。
大壑:《章句》:“海水也。”指大海。
八维:《章句》:“天有八维,以为纲纪也。”四方(东、南、西、北)和四隅(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合称八维。
道:通“导”。
沆瀣:夜半之气。
菌:香木名,即菌桂。
若:香草名,即杜若。
囿:一作“圃”。
列:有顺序地栽培。
新夷:即辛夷。
桢:女贞子。
鹍(kūn):鸥鸡,鸟名。形状像鹤,长颈红嘴,羽毛黄白色。
居者:隐居山泽的人。指屈原自己。
《七谏》录自王逸《楚辞章句》,西汉东方朔之所作。王逸以为“东方朔追悯屈原,故作此辞,以述其志,所以昭忠信、矫曲朝也”。
《七谏》包括七章,即“初放”、“沉江”、“怨世”、“怨思”、“自悲”、“哀命”和“谬谏”,最后有“乱词”总括。
《七谏·自悲》抒发了屈原去国和恋国的内心矛盾冲突。首先写诗人被流放以后对故乡和国君的思念之情,虽然流放三年,却仍然心系怀王“冀一见而复归”,想念故乡,“狐死必首丘”。接着写诗人去国远游,他凌恒山,至会稽,见韩众,问天道。这种远游是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对自我的超越,是内心矛盾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