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溪
[唐代] 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译文

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

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注释

泾(jīng)溪:一作泾川,又名赏溪。在今安徽泾县。源出旌德县南,北流至泾县西入青弋江。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有“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别山僧》有“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另有《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馀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兢(jīng)慎:因害怕而小心警惕。

终岁:整年。

倾覆:翻船沉没。下文的“沉沦”义同。

平流:平稳的水中。平,这里指溪水不掀波。

处:地方。

闻:说,听说。

赏析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二句,关键在“兢慎”两字。泾溪急流险滩,礁石密布,航道险恶,船只往来之际,稍有不慎,是很容易触礁倾覆,船毁人亡的。一般情况下,在险恶的水路上发生船只“倾覆”的事故,也算是“正常”现象。然而,由于客观环境的恶劣,引起主观上的高度重视,人们深谙泾溪航行的危险性,所以,总是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全神贯注地绕过险滩,小心翼翼地避开礁石,得以平安地通过这一段险象环生的水路。这样,由于过往的人“兢慎”的结果,本是很容易发生毁船事故的地方,“终岁”竟然听不到有关“倾覆”的不幸消息。相反地,“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在波平浪静,缓缓流淌的水域,没有阻碍航程通畅的礁石,也没有急流险滩漩涡,正常情况下,在这样的水面上行船,应该说是十分安全的。可是,一种反常现象偏偏出现了:从平稳的航道上,时时传来船只沉沦、乘客灭顶的噩耗。之所以有此反常事故频频发生,关键就在于,客观条件的好转使行船的人松了一口气,滋生了麻痹大意思想,丧失了警惕性,由谨小慎微变得满不在乎,船倾人溺也就在所难免。这首诗前二句和后两句构成鲜明对比:由于“不慎”,安全的“平流”上却常见船只沉沦。不同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主观态度,不同的主观态度带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正是从这种实地考察中,诗人悟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杜荀鹤《泾溪》诗的真正价值、寓含的哲理: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枕戈待旦。

评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另辟蹊径,于景物中寓哲理,通过比喻手法所总结教训,它告诉人们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枕戈待旦。全诗理析得透彻。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辩证。

辑评

徐应佩《历代怨诗趣诗鉴赏词典》:该诗以泾溪的具体事实说明事理,因其具体形象,故即能动人,又能服人;因其个性中寓有共性,揭示了客观规律,也就使其理带有普遍性,使人缘此而驰想开去,凡事都要谨慎。

秦似《唐诗新选》:愈是危险的地方,人们就会愈加小心,也就较少发生事故;相反,平坦安稳的地方,人们往往粗心大意,反而容易出问题。此诗写了这个朴素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