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门外和风吹拂,掀动着人的衣带,杨花纷飞殷勤相送。又到了西湖暮春傍晚,水边花树上群莺乱啼。
寺院清幽,帘帐低垂,刚乘着夜色把家回。钟声已经响过,篆香刚刚点起,月光正照在院门前。
诉衷情令:又名《一丝风》、《渔父家风》。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注意不应与唐教坊曲名《诉衷情》混淆。
宝月山:在杭州城外,与清波门相近。
清波门:在杭州西南,靠近西湖,为游赏佳处。拥轻衣:指穿着薄薄的春装。
杨花:即柳絮。
帘帏(wéi):即帘帐。
钟声:撞钟击鼓,为佛门早晚必行的功课。
篆(zhuàn)香:状似篆文字形的盘香。
仲殊这首写景小词,即兴而作,写得空灵而有风致,不见痕迹,颇有唐诗“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意境。苏轼就曾评价仲殊作诗填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足见其才情高妙,气度天然。
此词开篇“清波门”句,指明地点。清波门南倚吴山,为游赏胜地。又因它位于西湖东南,故以“清波”命名。词人写“清波门外拥轻衣”,虽是实写城门之名,“清波”二字却显出清风徐徐,湖中涟漪阵阵的美好景致。“拥轻衣”写风将衣角吹得鼓胀起来,人仿佛在衣服和清风的簇拥下往前走,透露出春日暖融的讯息。“杨花相送飞”,描写柳絮漫天飞舞的景象。词人用“相送”二字,衬出飞絮的缱绻多情。首句无一字写“风”,微风吹送、和暖熏人的气息却无处不在,词笔着实巧妙。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一句,写词人在西湖边所见之景。“春晚”二字,点明此时正是暮春时节。“水树”写出江南之春特有的景致。西湖之畔,水雾氤氲,连树木都更显妖娆多姿。树枝间,又有群莺乱啼。草长莺飞之景,悦人耳目;春光之盛,也足以怡人心怀。
上阕词人单挑出“春风”、“莺声”来写西湖晚春,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杂乱却蓬勃的画面。下阕则写山寺的幽静,以“闲”字起头,写“院宇”深深,“帘帏”静垂的情景。“晚初归”,说明这一景象是词人从山下的热闹乍入山问深幽之时所见。
次句“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尤具妙境。因是“晚初归”,所以此时寺庙敲的是晚钟。以前句“闲院宇,小帘帏”之清寂相称,越发显出钟声的清澈辽远。“香”也是寺庙中常见之物。词人归寺之时,听闻晚钟悠扬,又见寺中香雾缭绕,淡烟留痕,此情此景,虽是信手拈来,却自成境界。“月到门时”四字,写月亮初上,突显出山寺之高。词人身在高处,又与月亮比肩而行,必然心境如洗。结尾处,月光的清辉与晚钟、香雾交融为一体,有声,有味,有色,且毫无雕琢痕迹。
此词是词人人格、性情的真实流露;词中的物象,是这位诗僧的心灵折光。
宋·严羽《沧浪诗话》:“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神清韵远,小令中逸品。‘拥’字工炼,有一种清风动快、衣带飘然的情致。‘钟声’三句,从容自在,一片化机,真是妙到毫巅了。”
《诉衷情令·宝月山作》是北宋词人仲殊所写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并其中寄寓了自己洒脱旷达的襟怀和自从容的行止。词之上片写嫣然独绝的湖畔春景,以表现动态美见胜,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下片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的场景,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的世界。这首词神清韵远,从容自在,上下两片,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颇具珠联璧合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