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肃于公:于谦,明浙江钱塘人,字廷益。永乐十九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兵部右侍郎,后升兵部尚书。英宗正统十四年,瓦刺首领也先侵扰大同,英宗朱祁镇亲征,在土木堡兵败被俘。侍讲徐珵(后改名有贞)等主攻放弃北京南迁。于谦坚决反对,拥立英宗弟朱祁钰为景帝,主军务,击退也先军。景泰元年,也先请和。景泰四年,送还英宗。八年,徐贞、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拥英宗复位,诬陷于谦谋逆,处死。成化年间昭雪,万历年间追谥忠肃。
万历甲寅:明神宗成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
武陵杨公:指杨嗣昌。明湖广陵(今湖南常德)人。万历进士,崇祯十年官至兵部尚书。后因镇压张献忠起义军失败,畏罪自杀。
盐䇲:食盐者的户口册籍。
武林:即今杭州。
伍大夫: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
岳武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孝宗时追谥武穆。:
伛偻:腰背弯曲,此处指鞠躬致敬。
讵(jù):岂,表示反问。
仁和:地名,今属杭州市。
鸠集:聚集。
式:语助词,无意义。
陈子:作者陈继儒自称。
闷:烦忧、愤懑、沉默。
土木之变:指明英宗于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刺军所俘事件。
裕陵北狩:明英宗朱祁镇死后丧裕陵,因用裕陵指代英宗。北狩,被俘北上的讳和。
王旦:宋大名莘人。字子明。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真宗朝,知枢密院,累官至宰相。在相位十馀年,务行故事,为真宗所信赖。《宋史》有传。
帝幸澶州: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军深入宋境,朝廷震动。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定亲征之策,十一月真宗至澶州。
茂陵:明景帝朱祁钰死后葬于茂陵,因用以指代其人。
王直:字行俭,泰和人。明永乐二年进士,。英宗正统八年为吏部尚书。曾力谏英宗亲征。景泰年间,也先求和,力主遣使迎还英宗。
李侃:字希正,东安人。明正统七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景泰年间,主张迎还英宗。景泰三年,景帝废原太子朱见深,李侃与朱英一同谏阻。
朱英:字时杰,桂阳人。明正统十年进士,授御史。
钟同:字世京,吉安永丰人。明景泰二年举进士,次年授御史。景泰三年,景帝废被立为太子的英宗长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四年,朱见济死。钟同上书请复朱见深太子位。不久,礼部郎中章纶复上书请。次年八月,大理少卿廖庄又上书请立朱见深。景帝命将钟同、章纶下狱产。钟同被杖毙,章纶一直被监至英宗复位,始被释放。
章纶:正统四年进士,字大经,乐清人。
拒父则卫辄:春秋时,卫灵公三十九年,太子蒯聩因与卫灵公夫人南子有仇,欲谋杀南子。卫灵公发觉,蒯聩出奔晋。四十二年夏,卫灵公卒,蒯聩之子辄被立为国君,即卫出公。六月,晋赵简子欲护送蒯聩回国。至边境,卫出公辄发兵击运其父蒯聩。
迎父则宋高:指宋高宗赵构谋求从金国迎还宋徽宗、钦宗。
郕王:即明景帝朱祁钰,称帝前为郕王。
“徐有贞、曹、石夺门之举”句: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左副都御史徐有贞、武清伯右都督石亨与宦官曹吉祥等,趁明景帝病重,带领一千卫兵,抢占宫城长安门,同时将被软禁在南宫的英宗用辇接至奉先殿,拥立其复位。
南宫之锢:《文刺史漫抄》云:锢南宫,易太子,为公之罪。予已辩之矣。
烛影斧声:宋·释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祖赵匡胤病重时,将其弟赵光义如入寝宫,屏退侍者。众人遥见烛影下赵光义时而离席,又闻殿内有斧头剁地声。天将五更,宋太祖赵匡胤崩。后人因以“烛影斧声”代赵光义杀兄夺位之疑案。
宋之德昭:指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四年,亲征灭北汉,接着却又败于契丹,因而对平灭北汉的有功将士未予封赏。赵德昭认为这样不妥。太宗怒斥道:“待你当了皇帝之后,再赏他们不迟!”赵德昭因而畏惧自杀。
高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馀阙:元代庐州人,字廷心。先世唐兀人,居河西武威。元统进士,累官监察御史。至正十三年出守安庆,任都元帅、淮南行省左丞,与工巾军各部相拒数年。十七年冬,为陈友谅所围,次年城破身死。著有《青阳集》。
郭汾阳:唐代将邻郭子仪,华州(今陕西华县)郑县人。以武举官至天德军兼九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唐肃宗即位,任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封中书令,后又进封汾阳郡王。德宗时,尊为尚父,罢兵权。
李西平:指唐将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初为西北边裨将,屡立战功,后调任神策军都将。唐德宗时率军讨伐藩镇田悦、朱滔、王武俊的叛乱;朱泚拳据长安,他回师讨平,收复长安。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兼四镇、北庭行营副元帅,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被解除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