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如果还想念我,趁我活着时快来相见。
不要等到我死去之后,徒然听笛声而生悲感。
徐陵(公元507年~公元583年):,字孝穆,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庾信好友,文学上两人齐名,并称“徐庾”。
故人:旧友,指徐陵。
平生时:此生,活着的时候。
“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句:用向秀事。《晋书·向秀传》记载,向秀与嵇康、吕安为友,曾一起在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南)灌园,嵇、吕死后,向秀回归途经嵇康在山阳的旧居时,闻“邻人有吹笛声,发声嘹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思旧赋》)云”。“哀友之不复见,悲己之且偷生”,这就是向秀写《思旧赋》的主旨。
山阳路:经过山阳。
这首小诗的开头一句“故人倘思我”,表现出两位文学家之间友好亲密的感情。此时庾信在北朝,徐陵在南朝,遥遥相隔,却思念不已,深厚的友谊无以言表。但是,二人毕竟已是垂暮之人。“及此平生时”一句,则道出了庾信内心的感触,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年里和徐陵得以相聚,共叙友情。
下两句“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作者借用向秀思念友人嵇康,作《思旧赋》的故事,婉曲地表达了内心的担忧与焦虑。庾信借用这个典故是很有深意的,一方面以向秀、嵇康的“游宴之好”,比照自己与徐陵在梁室升平时的文学交往和安适的闲散生活;一方面又以向秀、嵇康受司马氏政权的迫害,或惨死、或偷生的不幸遭遇,暗示自己和徐陵全都处于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早晨是座中客,傍晚就可能成为刀下鬼了;更何况已到垂暮之年,若不及时相见,恐怕也要落得一个“空闻吹笛悲”的结局了。
这首诗语似诙谐旷达,实则襟怀郁愤,“莫待”二字正隐喻此生相见之难。
钱锺书赞《寄徐陵》:斗巧出奇,调谐对切,为五古之后劲,开五律之先路。
明杨慎论庾信诗:子山之诗,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为老成也。
《寄徐陵》是南北朝诗人庾信旅北时写给友人徐陵的一首五言诗。全诗通过盼望对方思念,表达诗人思念对方的深沉情感和盼望重聚而又不得见的惆怅心情。
诗作深刻坦诚,质朴有力,角度新颖,别开生面,词句简洁,含意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