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赋
[南北朝] 庾信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酦醅。芙蓉玉碗,莲子金杯。新芽竹笋,细核杨梅。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阳春》《绿水》之曲,对凤回鸾之舞。更炙笙簧,还移筝柱。月入歌扇,花承节鼓。协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车小苑,连骑长杨。金鞍始被,柘弓新张。拂鹿看马埒,分朋入射堂。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译文

春天又回到了宜春苑,披香殿中在赶制着春游的新衣。满树的鸟儿在新年开始之际鸣叫,二月里的杨花随着春风满路飘飞。就好像到了河阳县,四处都是盛开的花朵;又仿佛走进了金谷园,一片绿树葱葱的景象。一丛丛香草妨碍了人们的脚步,飘浮的游丝似乎要拦住眼前的道路。美丽的女子们要进入上林苑,争抢着渡过河桥。有的来自阴丽华的金屋,有的来自赵飞燕的兰宫。他们头上戴着朵朵金钗,高高的发髻,仿佛一阵风便能吹倒。黛眉像柳叶一样翠绿,容颜似桃花那样艳红。她们的身姿倒映在池水中,衣袖上落洒着花朵。鱼儿在水苔下游动,青青的麦苗遮盖野鸡。高台上传来了弄玉的箫声,水面上可听见凌波仙子佩玉的和鸣。这里既有戚里的富家,又有新丰的美酒,石榴酒飘香,葡萄酒甘醇。荷花般的玉碗,莲子状的金杯,鲜嫩的竹笋,细核的杨梅。弹琴的女子像绿珠,进酒的女子如同卓文君。

玉管调好了音调,琴弦奏出了曲声,弹奏的是《阳春》、《渌水》等名曲,伴随着音乐的是翩翩妙舞。吹笙鼓簧更渲染了气氛,急弦促柱不时变换着节拍。歌扇团团如满月,节鼓声声伴花飞。其中有协律都尉,射雉中郎。在小苑停车,又来到长杨。金鞍被于马背,良弓满张其弦。驰道上尘埃扬起,队队骑手进入射猎场。马是天池产的良种,腰带镶嵌着荆山美玉。锦袍上绣着天鹿,绫袄上织有凤凰。

三月三日上巳节,河边到处是游人,傍晚时分,他们开始祈神还愿。树下有游人往来,沙头有人渡水。衣袖上装饰着镂金薄片,领巾上点缀着珠宝。太阳已经在高高的山头上偏斜,游人们酒兴未尽尚未归家。池水照人胜过挂在屋内的镜子,衣裳薰染的香气赶不上外面的鲜花。

注释

宜春苑:汉武帝所造,在今陕西西安。

披香殿:汉武帝宫殿名,在今陕西西安。

新年:一年之始,指春天。啭:形容鸟声婉转。

河阳:今河南孟县,晋代文人潘岳曾为河阳令。

金谷:晋代富豪石崇所建之金谷园,在今河南洛阳西北。

游丝:春天虫类活跃,所吐之丝很长,到处飞扬。两句言草多丝长,碍人行路。

上林:宫苑名,汉武帝所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本为秦旧苑,汉武帝增广之,方三百馀里,离宫七十馀所,苑中养百兽,名果异卉三千馀种。

河桥:古桥名,晋杜预建,在今河南孟县西南,东晋以后常为兵争之地。

出丽华之金屋:丽华,指阴丽华,东汉光武帝皇后。金屋,汉武帝儿时曾说如果能娶阿娇(陈皇后)为妻,当以金屋藏之,这里指华丽的宫室。

下飞燕之兰宫:飞燕,赵飞燕,西汉成帝皇后。兰宫,与上句“金屋”一样都泛指华丽的宫室。

钗朵多而讶重:钗朵,做成花朵形状的钗。讶重:指首饰很多,重得吓人。

髻鬟: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将头发盘起束于头顶。

眉将柳而事绿:将,与。争绿,当时妇女用一种绿色颜料描眉。两句言眉毛与柳叶争绿,面色与桃花争红,都是夸说美貌的意思。

三日曲水向河津:三日,指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古人在这天来到水边洗濯以祈福驱邪。曲水,流水环曲为渠,古人于上巳节在水边举行宴会,在水渠中放置酒杯,任其漂流,流到谁的面前,谁就用来饮酒。河津,河边渡口。上巳节是农历三月三日,始于六朝晋代,人们把荠菜挂在门头、锅灶上,妇女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此消灾解难。南朝民谣:“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天人们会探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以治头痛。

解神:祈神还愿。

流杯客:传说东汉年间,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见桃树下有一杯流出,内有胡麻饭,后遇到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还家,子孙已过了七代。

沙头:水旁之地。东晋永和三年,桓温伐蜀,从山阳出江南,李势遣将拒温,将士从沙头津北渡。

镂薄:薄,通“箔”。意思是镂刻金箔为图案。

帖:贴近,这里是搭配的意思。两句指在衫袖上饰以金属,在衣领上穿著珠子。

三晡:傍晚时分。

赏析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这是说,宜春苑里,刚感觉到春气的萌动,披香殿里的妃子们,早已喜气洋洋的穿上了春衣;欢快的鸟声千鸣百啭,还沉浸在新春的试喉之中,转眼间已见杨花飘舞,飞荡满城了。

“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这两句是说,在潘岳栽桃满园的河阳,刹那间成了灿若云霞的桃花世界;而从石崇那驰名遐迩的金谷园中,更有万株花树吐艳争辉!

“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这两句是说,在春光照眼之中,那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和清淡芳香的兰草,固已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更何况还有飘飞空中的蛛丝,在路上拂来拂去,简直就是撩拨不尽的春之妙绪呵!

“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这两句是说,游春的人就像来到了开放的上林苑,又像拥挤在河桥上来到对岸。

也许是春天来得太快吧,作者的开篇也下笔如飞。在短短的一节中,以“春”字领起,在历史时空的巨大转换中,追踪着春归大地的脚步。将鸣禽、飞絮、花树、草色,从西起长安,东到河阳的宫苑名园中推涌而出,造出了一个如此浓郁、如此璀璨的春天的世界!怪不得游春赏景的人都要蜂拥而至了。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这两句是说那些裙裾飘曳的仕女,她们穿戴高贵,艳光照人,仿佛就是阴丽华从汉光武帝的金屋露面,赵飞燕含笑盈盈步出汉成帝的昭阳宫。

“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这四句写游春仕女的娇媚可人:梳得高高的髻鬟,真怕要被多情的春风吹乱了呢;发髻上插满了金钗,居然也不怕压得太重。在恍惚迷离之际,正不知柳叶比娥眉更翠呢,还是人面比桃花更艳?

“影来池里,花落衫中。”这两句是说,在池水、落花的漾映之中,景美,人更美。

这一段,写游春赏景人流中的仕女。那幽幽的春日,不正因了这些女郎的赐予,才有了那般迷人的魅力的么?借人画春,这真是作者颇得意的一笔!

“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这两句是说,临水看石苔下悠然藏身的游鱼;从刚泛青的麦垄间惊喜的瞥见窜飞的雉鸟。

“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这两句是说,登上的亭台,仿佛还是传说中的萧史、弄玉吹箫升天之处;流水淙淙,似乎还可闻江妃、洛神解佩、凌波之音。

“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戚里:西汉时皇室姻亲居住的地方,在长安城中。新丰:古县名,在陕西临潼东北。其地以美酒著名。这两句是说,这些游客,都是富贵人家,随载的更有名扬天下的新丰美酒。

“石榴聊泛,蒲桃酦醅。芙蓉玉碗,莲子金杯,新芽竹笋,细核杨梅。”酦醅:未滤过的再酿酒。这几句是说,芬芳的佳酿,盛满芙蓉和莲子形的玉碗金杯,再加上春日独有的“新芽竹笋,细核杨梅”。

“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这两句是说,弹琴的是石崇的爱妾绿珠,送酒的是年轻貌美的卓文君。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阳春渌水之曲,对凤回鸾之舞。”阳春、渌水:琴曲名。对凤、回鸾:舞名。这两句是说,奏起了阳春和渌水的曲调,跳起了对凤和回鸾的舞蹈。

“更炙笙簧,还移筝柱,月入歌扇,花承节鼓。”炙:熏烤。簧暖时则发声清越,故天寒时须烘烤笙簧。筝:拨弦乐器,面上张弦,每弦用一柱支撑,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这几句是说,笙簧经过烘烤,筝柱经过调试,花容月貌都融进了音乐和舞蹈之中。

“协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车小苑,连骑长杨。”协律都尉:指武帝时代的李延年。射雉中郎:晋太康时代的潘岳,任虎贲中郎将,作《射雉赋》。长杨:汉代行宫名。这几句是说,音乐大师,射击高手都乘着车,骑着马赶来了。

“金鞍始被,柘弓新张。拂尘看马埒,分朋入射堂。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马埒:跑马道。分朋:分作一对一对。射堂:古时习射之地。天池:指陕西神马山泉,乃龙马所生处。荆山:山名,相传卞和得璞玉于此山。玉梁:带名。这几句是说,披上了金色的马鞍,拉开了柘木的硬弓,看清了跑马道,参赛的射手一对对走进了射击场所。马是天池的龙马,玉带是出于荆山的玉带。

“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天鹿:白鹿。古人以为祥瑞的征象。这两句是说,艳锦以天鹿为修饰,新绫则织有凤凰的图案。

春色之美堪供观赏,但它的妙处更在于可餐可醉!豪奢的饮宴,把春日又装点得多么欢畅、热烈!饮宴中少不了歌舞,散宴后还可去“射堂”骑射——在觥筹交错之间,“连骑长杨”之时,简直荟萃了历史上所有的名人:送酒的有年轻貌美的卓文君,弹琴的是石崇的爱妾绿珠,调度音乐舞蹈的有武帝时代的协律都尉李延年,赶来射击的有晋太康时代的虎贲中郎将潘岳!能够在这样的春日,一睹这些骑着天池龙马,佩挂荆山玉带的名臣丰采,真是令人喜出望外了。作者正是这样,在巧妙的用典中,变凡成奇,把眼前的游春之乐,与历史的佳话,盛会交织在一起,尽情的渲染着春日的迷人的娱乐。在作者笔下,这春景确实是浓烈的可以醉人。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这是写三月三日,曲水流觞的盛举。是说人们于河边引水环曲为渠,流酒杯以行酒,祓除不祥,直至日晚。

“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这两句是说,树下是参与流杯的人们,沙滩上渡河的人们。

“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镂薄:薄,饰。此言雕刻金属为装饰。帖:紧贴。领巾:披巾。这两句是描绘那些美女们的装束。

“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这两句是说,他们在河边祈神还愿,痛饮赏春,不觉日暮,还说不晚不醉不回家。

“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这两句是说,那池水照影的美好意趣,又岂是屋里、镜中的孤寂自窥?所可比拟的?

末段写三月三日,这一个古老节日的风俗,他们在河边祈神还愿,不觉日暮,特别是那些美人们,还不时回眸注视着带给无穷乐趣的池水、花树,最后一句感喟之语,从依依回首的女子口中写出,为一篇《春赋》留下了惆怅不尽的回味之韵。

《春赋》是一支明快的春之圆舞曲,又是一幅绚丽的春之游乐图。全文以鲜丽的色彩,轻靡的情思,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文中大量化用典故,来描摹春景,状貌游人的情态,不仅不显得隐晦,而且造出了时空、人物上古今错陈、迷离恍惚的美好幻觉,更加浓了赋春的色彩和情趣。和庾信后期的赋作相比,虽然缺少刚健苍茫的开阔和深沉,但从充满青春活力而言,毕竟还是妍丽可喜的。

评析

《春赋》的作者是庾信(注:庾的读音:yǔ),文中描写统治阶级春游时的狂欢极乐,辞藻则备极绚丽,对仗亦工,充分表现了六朝的绮靡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