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南北朝] 庾信
代北云气昼昏昏,千里飞蓬无复根。
寒雁丁丁渡辽水,桑叶纷纷落蓟门。
晋阳山头无箭竹,疏勒城中乏水源。
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
愿得鲁连飞一箭,持寄思归燕将书。
渡辽本自有将军,寒风萧萧生水纹。
妾惊甘泉足烽火,君讶渔阳少阵云。
自从将军出细柳,荡子空床难独守。
盘龙明镜饷秦嘉,辟恶生香寄韩寿。
春分燕来能几日,二月蚕眠不复久。
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
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荚新开巧似钱。
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注释

代北:古地区名。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北部或以北地区。当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带。

飞蓬: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

无复根:不再有根,不再有再生的草根。

寒雁:寒天的雁。诗文中常以衬托凄凉的气氛。

丁丁:漫远貌。壮健貌。丁丁有声。一说‘嗈嗈(yōng)’,鸟类和鸣声。

辽水:辽河的水。辽河。

蓟门:北京德胜门外有土城关,相传是古蓟门遗址,亦曰蓟邱。

晋阳: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之一,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箭竹:竹的一种。高近丈,节间三尺,坚劲,可制箭。大部分分布于中国华中、华西各省山地。

疏勒:古西域诸国之一。其治疏勒城,即今新疆疏勒县。

属国:附属国。委托国事。

征戍:征战戍边。

离居:离开居处。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常用以泛指远方。古曲《阳关三迭》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绝能疏:音信绝断而会疏远。

鲁连:指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

持寄:持物寄人。

思归:思念归乡。

燕将书:燕子捎带书信。

渡辽:渡过辽河。

本自:本来自然。本来就,一向是。

萧萧: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形容凄清、寒冷。萧条;寂静。

水纹:水的波纹。

妾:妇人自谦的称呼。

甘泉:甘泉宫。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足:多。

君:君王。夫君。君子。

讶:惊讶。

渔阳:地名。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阵云:战阵的烟云。浓重厚积形似战阵的云。古人以为战争之兆。

细柳:细柳营。细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军,屯军细柳。帝自劳军,至细柳营,因无军令而不得入。于是使使者持节诏将军,亚夫传令开壁门。既入,帝按辔徐行。至营,亚夫以军礼见,成礼而去。帝曰:“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后遂称军营纪律严明者为细柳营。

荡子:浪荡子。游子。

盘龙明镜:以盘龙为饰的铜镜。

饷:本义,给在田间里劳动的人送饭。赠送。

秦嘉:字士会,陇西(治今甘肃临洮)人。东汉诗人。赠妇诗三首描写了其夫妻的恩爱。

辟恶生香:避除恶虫的生香料。

辟恶:祛除恶气,祛邪避灾,祛除瘟病。生香,指芸香。麝香品类之一。生的麝香。

韩寿:韩寿偷香。韩寿与贾氏的故事。历史上将“韩寿偷香”与“相如窃玉、张敞画眉、沈约瘦腰”一起作为风流四事。

春分:春分节气。

蚕眠:蚕在生长过程中要蜕数次皮,每次蜕皮前有一段时间不动不食,如睡眠的状态,故称。

不复久:不再长久。

洛阳:河南洛阳城,著名古都,有“九朝古都”之称。

游丝:飘动着的蛛丝。飘动的蚕丝。指缭绕的炉烟。

春冰:春天的冰。因其薄而易裂,多喻指危险的境地或容易消失的事物。

马:桃花马。名马。毛色白中有红点的马。

榆荚: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钱:汉代钱币名。即荚钱,重三铢,钱面有“汉兴”二字。

蒲桃:葡萄。葡萄酒。

九转:九转丹炉。九次提炼。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

金丹:古代方士炼金石为丹药,认为服之可以长生不老。

几服:几次服用。

华表:华丽的外表。也称“华表柱”。古代设在宫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

赏析

诗起首六句,以苍莽凄怆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荒凉的边塞图。“代北云气昼昏昏”二句,写绝域的昏暗和苦寒,平原千里,唯见蓬草飞旋。“飞蓬无复根”,狂风呼啸之势可见。寒雁南飞,桑叶纷落,点明此时正是秋风萧瑟,是最容易触发人们感伤怀远的时节。自然环境如此恶劣,而前线战事更是令人担心。“晋阳”、“疏勒”二句用典:战国时期赵襄子为保卫晋阳,曾利用围植晋阳宫苑四周的荻蒿苫楚,以备足箭矢。东汉大将耿恭曾被匈奴围于疏勒城中,被壅绝水源,乃于城中穿井得水。而目前前线的景况正和它们相反,处于“无箭竹”、“乏水源”的极端困境。诗人在景物描写中一步一步透露出思妇由思念到忧愁的心情,进而引出下面四句思妇的直接抒情,托出“良人从役”、“妇人怨旷”的主题。良人远戍边地属国,离居久之,音信隔绝,怎不叫人怀念!思妇在辗转忧思中忽发奇想:如果能有鲁仲连的一枝箭,为我射到边地,把亲人叫回来该有多好啊!相传战国时,燕占齐国聊城,齐将田单攻聊城岁馀不下,鲁仲连乃修书系箭上射入城中,燕将自杀,城拔。庾信活用这个典故,写出思妇一片痴情幻象。当然,这终究是不能实现的,我们的主人公只好从往事是回忆中寻找慰藉。

接着四句,回溯到当年夫妻分别的情景:“渡辽本自有将军”,接着说,边塞自有那渡辽将军镇守,可是,渔阳的战争阴云压境界而来,报警的烽火惊动了宫廷。此时,只好送亲人出征。在那“寒风萧萧”的水边分别,谁知壮士一去兮至今未还!由现实而幻想,又由幻想而现实,情致委曲,一波三折。下接六句,从正面着力铺写思妇与征夫的相思之情。

“自从将军出细柳”,“荡子”随将军远去,思妇空床独守,梳妆台上镂刻精致的盘龙镜,是丈夫叙心致诚意的信物,如今依然明可鉴形,睹物思人,能不悲从中来!芳馥四溢的麝香,佩之经月,香息不散,却无由寄达亲人,保他去恶辟邪。“明镜饷秦嘉”用汉时秦嘉与妻徐淑两地相思,以诗赠答的故事;“辟恶生香寄韩寿”,则用晋代贾充女与韩寿相恋,偷香相赠的故事。诗中女主人公何尝不像徐淑和贾氏那般多情?而良辰苦短,正如“春分燕来能几日”;青春易逝,仿佛“二月蚕眠不复久”,怎么办呢?还是暂且忘却心中的忧愁,放眼看看这美丽的春光吧!最后八句即景抒怀,以飘逸之笔,写怨旷之情。三月的洛阳,百丈游丝映空耀眼,黄河千层坚冰破碎消融;桃花妖艳,美如白毛红点的骏马;榆荚初绽,巧似汉代玲珑别致的荚钱。大好春光岂能白白辜负?不如干一杯吧,沉醉于葡萄美酒之间。或者,闲愁无解时就去炼丹修道,如那千年矗立的华表,永葆美妙之青春。

长篇巨制的精心结构是极为重要的。庾信此篇伏应转接,夹叙夹议,开合尽变,深得古体之法。开篇秋景描写,给全诗笼罩一种悲剧氛围,又为思妇盼亲人回归预埋一笔;接着,“晋阳”二句领起,“愿得”二句回应,顾盼生姿,伏应紧密。“渡辽”二句一提,旋即“妾惊”二句一顿,起伏跌宕,曲折有致。“盘龙明镜”二句,明见“镜”、“香”二物,实藏思妇征夫深情,藏见参差,饶富韵味。末四句学仙服丹语,飘忽游离,似与上文乖离,实在是逻辑之必然。全篇有节次、有波澜,究极笔力,放纵挥洒,其开头苍茫而来,结尾飘然而去,笔致摇曳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