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宋代] 刘过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译文

高宗中兴时期,谁是诸将之杰,万人之英?岳武穆出身寒徽,虽然英雄已长逝,但浩气长存,虽死犹生,他年少时在黄河以北从军抗金,为国驰骋沙场。他臂力过人,能拉两石之弓。他手持三尺宝剑,平定襄阳、汉阳,收复虢州、洛阳和东虢等失地,还镇压了洞庭湖的农民起义。武穆乘胜进军朱仙镇后时时遥望失去的汴京,但壮志未酬却惨遭杀害,而金人犹在,迟迟未被铲除。如今途经武穆当年驻扎军营的旧址,湖北一带的军民忆及岳将军,无不泪雨倾盆。

说起当年将军被害之事,我知道您一定怨恨到了极点。「不奉诏」这个莫须有的罪名是假还是真?臣子是有谋反之罪,还是忠心为国,只要皇上明鉴,完全能够洞察真伪。千年万代.分封王侯,无论如何也不会落到那些奸臣的头上。人世间的黑夜,因为有了白日的照耀,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武穆身穿衮服,系着佩玉,戴着冠冕,手拿圭璧,在九泉之下叩拜,感谢君王之恩。每年三月,春光明媚,百花吐香,人们举行隆重的仪式,在鄂王庙前祭奠英雄的英灵。

注释

题岳鄂王庙:即岳王庙。岳武穆,二十岁投军卫国,立过赫赫战功,高宗时为秦桧所害。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句:宋高宗中兴时代,哪个堪当诸将之杰、万人之英?谓只有名将岳武穆。万人英,万人之中的英豪。

「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句:谓武穆虽出身草野,离开人世已六十多年,但他一腔忠愤之气不灭,还像在世一样肝胆照人。身草莽,指武穆家境贫寒,曾做过人家的庄客;气填膺,谓忠义之气,填塞胸臆;膺,胸。

年少起河朔:指武穆年轻时就在中原黄河以北从军抗金,报效国家。

弓两石:指武穆当时臂力过人,能开两石之弓。古代以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剑三尺:手提三尺宝剑。

定襄汉:指武穆在高宗绍兴初年平定襄阳、汉阳等六郡,为恢复中原打下基础。

开虢洛:指绍兴十年武穆郾城大捷,先后收复虢州(今河南灵宝)、洛京(今河南洛阳)、东虢(今河南荥阳)一带大片国土,乘胜进军朱仙镇,离汴京(今开封)只有四十五里。

洗洞庭:指武穆镇压了以杨么为首的聚集在洞庭湖的农民起义军。

望帝京:谓武穆军队距汴京很近。帝京,即汴京。

「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句:指权奸加害无辜忠良,致使英雄壮志未酬身先死。狡兔,指金人;良犬,指武穆。

过旧时营垒:谓走访武穆当年驻扎过的地方。

「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句:谓荆鄂地区而今存活下来的百姓,每当忆及岳将军,无不泪流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句:说起当年武穆大业被毁、蒙受奇冤之事,我知道他一定怨恨到了极点。

「不奉诏,伪耶真」句:秦桧等诬陷武穆不奉行皇帝诏书,是真是假都不分清,就杀害忠良。不奉诏,指秦桧等诬陷武穆「受招不救淮西罪」,赐死狱中。

「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句:臣子是谋反有罪,还是一片丹心为国,只要陛下圣明,完全可鉴察清楚。

分茅土:古代皇帝分封诸侯时,用茅草包社坛某方之土授受封者,以示其为某方王侯。

「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句:自古以来,分封诸侯,论功行赏,终究不会轮到险恶的奸臣身上。

「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句:人世间的沉沉黑夜,而今已过尽,白日高照,天地光明。喻武穆冤案到底得到了昭雪。

衮: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

冕: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的礼帽,后专指皇冠。

佩:贵族身上佩带的玉器。

圭:贵族上朝手中所持的玉制礼器。

「衮(gǔn)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句:意谓如果武穆在冥世有灵,得知自己被谥封为鄂王的喜讯后,定会穿着衮服,系着佩玉,戴着冠冕,持着圭璧,在九泉之下叩拜,谢君王赐封之恩。

卤(lǔ)簿:本为帝王驾出时仪仗。汉以后,后妃、太子和大臣出行时皆有。此指每年三月在庙前迎神赛会。

「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句:谓每年三月,当春光明媚之际,遍地花香之时,人们以隆重的仪式,在鄂王庙前祭奠英雄的神灵。

赏析

全词热烈赞扬了岳武穆为南宋王朝的中兴所作的奉功伟绩和他「精忠报国」的爱国品质,表达了对迫害忠良的投降派的强烈鞭挞;词人不光为英雄一哭,更是为了寄希望于当时的宁宗皇帝,激励和鼓舞长期受到压抑的主战派将领抗敌御侮的决心,实现社稷一统的宿愿。

上阕是追叙概述武穆的生平事迹。开头两句以问代赞,点出武穆是万人之中的英雄。下面「身草莽」四句,是说岳武穆的浩气长存,精神永在,虽死犹生。从「年少起河朔」到「洗洞庭」,用洗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武穆的英雄事迹:早年从军,武艺高强,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北望帝京」,是说武穆时刻不忘收复中原失地。「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是写武穆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惨命运。过去是打败了敌人之后纔杀功臣,可如今敌人还在,武穆就被害,这历史的悲剧怎不令人无比气愤!「过旧时营垒」以下四句,写出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对武穆的深挚怀念与无比热爱之情。

下阕抒写对武穆被害的感慨和武穆冤案得到昭雪后的盛况。「说当年事」,「知恨苦」,是以与武穆谈话的口气,表露出对英雄不幸遭遇的无比同情。紧接着「不奉诏,伪耶真」的反问,有力驳斥了秦桧一伙强加给武穆的罪名。「臣有罪」四句,是对支持秦桧杀害武穆的宋高宗明褒实贬,言外之意是如果皇帝能明察忠奸真伪,就不会酿成武穆惨死的千古奇冤了。「万古茅土」三句,是对古往今来奸臣下场的概括,断定当时的奸臣也绝没有好下场,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人世夜」三句,是说茫茫黑夜必将被光明白日所代替,武穆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下面三句就写想象中的武穆冤案昭雪后无比荣耀的盛况,武穆的勃勃英姿又焕然一新,重现世上。最后三句,写百姓对武穆的怀念与祭奠,表达出人民也是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整首词写得大气磅礴,气势凛然,围绕凭吊的主旨,将一首长调写得气脉贯通,一气呵成,足见作者的功力。

评析

这首词是刘过在四游汉沔(今武汉)时所作,主要赞扬岳武穆的精忠报国精神,以及表达自己主张抗敌,批判奸佞迫害忠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