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注释

山尖:山峰。

尽:都。

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

赏析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

这首《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馀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㔉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罗隐此篇歌咏「蜂」之作,在艺术表达形式上独具特色。以「蜜蜂」为张本,所咏之物形神兼备,更为难得是所咏之物兴寄明显、寄慨遥深,「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追求「神似」的工艺正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极至有一,曰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评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中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为: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辑评

永亨《搜采异闻录》:士人于棋酒间好称引戏语以助谈笑,大抵皆唐人诗。后生多不知所从出,漫识所记忆者于此……「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当」「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自怜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明年更有新条在,挠乱春风卒未休」「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诗也。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诗意似有所悟,实乃叹世人之芳心于利禄者。

刘拜山:此讥横行乡里,聚敛无厌,而终不能自保者。唐末社会动乱,兴灭无常(如大小军阀之兼并),故诗人有所感讽也。或谓农民鸣不平者,实误。

孙琴安《千首唐人绝句》:不只是对蜜蜂感叹,也是对人世间一切繁忙劳碌现象的慨叹。此诗篇制虽短,蕴量却很丰富,语言也显得比较通俗浅近,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

周本淳《唐人七绝选》:借蜂之辛苦而无所得自伤不遇。后世习用三四句为口头禅。

蒋祖怡《罗隐诗选》:寓意甚明,是对劳动者的无限同情。罗隐咏物之作,此为佳者之一,故为后人所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