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得天子一命之爵”句:苏辙于嘉祐五年三月,授河南府渑池主簿。没有到任,所以下文才说:“未获从事以得自尽。”
制策之科:即制举。开始于唐代科举取士制度。除了地方荐举以外,朝廷在中央,由皇帝亲自在殿廷诏示制科举,称为制举或者制科。
魁垒:形容高超突出。宋·曾巩《本朝政要策·文馆》:“悉择当世聪明魁垒之材,处之其中,食于太官,谓之学士。”
“是故以汉高皇帝之恢廓慢易,而足以吞项氏之强”句: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置酒洛阳宫,让列诸侯将领分析他为什么能够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原因。
“汉文皇帝之宽厚长者,而足以服天下之奸诈”句:汉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节俭而无犬马宫苑之好,是宽厚仁德者,对于奸邪之人能够以德报怨。
“至于武帝”以下七句: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承接文景之治,对内进行改革,对外用兵,加上大兴土木,迷信神仙,急征敛,使得国家空虚。
“推之公卿之间而最为有功”句:《宋史·富弼传》,仁宗“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弼与范仲淹等”。“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播之夷狄之域:《宋史·富弼传》,契丹屯兵境上以求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被李希烈所杀的故事,请求留之。而“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之动色。”
纷:表示纷杂、争吵。
攻讦:举发他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北齐书·刘贵传》:“刘贵性峭直,攻讦无所回避。”
不宣:古代的书信末尾常用语,即不用一一细说。
《上昭文富丞相书》是苏辙写给昭文馆大学士富弼丞相的一封书信。当时苏辙年方二十二岁,初生牛犊,血气方刚有一种少年的豪迈之气。在文章中,苏辙一开始引用汉高祖、汉文帝等典故,希望富丞相能够做好本职,任用贤能的人来管理国家。然后通过病人与秦越人之间的对话,讲到要敢于冒险,任何事情不要等到有万无一失的把握的时候才去做,那样往往会失去很多机会。接下来引用孔子论述中庸之道的一段话,讲要想真正做到中庸,度是不好把握的。最后,苏辙讲到自己读《三国志》,讲到曹操与袁绍对峙时候的力量分析,想要说明不要等到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好了才开始动手去做的道理。借以劝谏富丞相能够不拘一格任用贤能的人才治理国家。
全文采取议论形式,运用讲道理、举例子等说理方式,从多个角度和侧面对自己的论点进行分析,让人读了之后比较有感触,很容易被打动。语言形式多变,行文显现了苏辙那种年少豪迈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