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我)不才,怎么能够与您黄庭坚交往呢;不过我兄长苏轼和您的交往很久远,我和您舅家关系并不疏远,拜读你的文章,朗诵您的诗,很想一见您的尊颜。我人笨拙而且怠慢,没能先给您写封书信表达我的心意,让您先写信给我,我真是惭愧遗憾极了!
自从不被重用以来,我有点儿自暴自弃,愚顽浅陋得更厉害了,见到我的人都嗤笑我,而您却重视关注我。看到您给我的信中表现出对我的欢喜,和我对您的喜爱是一样的。而写信总有先后,不是你先就是我先,这个又不值得遗憾呢。
据说您为官的空闲时候,一个人在家里吃的是菜蔬(粗食),怡然自得的样子。古代的君子不被重用,必定借助外事外物来消遣排解,阮籍拿酒消遣排解,嵇康靠琴消遣排解。如果阮籍没有了酒、嵇康没由了琴,就像吃草木和麋鹿成为了好友一样,这就大大的不安神了。只有颜回喝冷水、嚼野谷,住在破巷子里,不借外物排解,也不改变快乐的心情,因为这样,孔子感叹他不是平常的人能够做得到的。现在您眼不观美色,吃不讲求美味,这中间肯定有超过平常人很多的地方了,而且您还能与人交往自如,是什么原因呢?听说您坚喜欢和高僧们讨论问题,是不是借机在探讨大道的有无呀?天气渐渐转冷了,近日多在意起居安康,您自己多保重吧!
鲁直:即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子瞻: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国魏诗人,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嵇康(224-263):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
颜氏子:即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颜回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身追随孔子。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以“贤人“、“仁人”相赞许。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