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融融的阳光穿过飘浮的紫云落到平地,景色美天气暖,敞开了轻轻的皮衣。令人困倦的天气,令人陶醉的花香,正午酣梦时扶着头醉态迷离。
春日的慵懒恰似池塘里静静的春水,水面上一片涟漪就像春愁乏起。碧水缓缓波荡,东风柔软无力,水面像要皱起微波又将微波抹去。
眼儿媚:词牌名,因贺方回词「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句而得名。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双调,四十八字。上阕五句,三平韵;下阕五句,两平韵。
萍乡:今江西萍乡市。小憩:短暂休息。
酣酣:指太阳如醉。艳盛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日脚:穿过云隙下射的日光。紫烟:烟霞映日成紫色。
妍暖:晴朗暖和。轻裘:轻暖的皮衣。
扶头:扶头酒的省称,指易醉之酒。白居易《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诗:「一榼扶持头酒,泓澄泻玉壶」。此处指醉态。
慵(yōng):困倦,懒得动懒。
縠(hú)纹:縠,有皱纹的纱类丝织品:绮罗绫縠。
溶溶泄泄(yìyì):春水荡漾的样子。舒缓貌,弛缓之意也。也有文,把「泄泄」写为「曳曳(yè)」。
东风无力:李商隐《无题》诗:「东风无力百花残。」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第一句是写初春「乍晴」景色,抓住了主要特征:云彩、地气都显得特别活跃,云脚低垂,地气浮腾;日光也显得强烈了,「日脚」给人夺目的光亮;天气也暖和了,「酣酣」、「紫」的色调就给人以暖感。这时的温度也不是一下子升得很高,并不是带给人热的感觉,这种暖意首先是包裹在「轻裘」里的躯体感觉到了,它一阵阵地传了过来。这一句是写感觉。总之,这天气给人的是暖乎乎的感觉。「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这天气叫人感到舒服,因而容易使人陶醉,加上暖乎乎的花香沁人心脾,更使人精神恍惚了。暖香与「冷香」对人的刺激确乎不同。
上阕是写乘舆道中的困乏,下阕写「小憩柳塘」。「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这片」春慵「紧接」困「字」醉「字来,意脉很细。这里即景作比。这两句是说:春慵就象春塘中那细小的波纹一样,叫人感到那么微妙,只觉得那丝丝的麻麻痒痒、阵阵的软软绵绵。这个」愁「字的味道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下面又进一步进行描写:」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溶溶泄泄,水缓缓掠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墉水皱了;可认真去看,又「风静縠纹平」(苏轼《临江仙》)了。这里写水波就是这种情形。这是比喻春慵的不可捉摸,又似曾可见恍恍惚惚,浮浮沉沉的状态。这几句都是用比喻写春慵,把难以言状的困乏形容得如此具体、形象,作者的写作技巧真令人叹服。同时还要体会,这春水形象的本身又给人以美感。它那么温柔熨贴,它那么充溢、富于生命力,它那么细腻、明净,真叫人喜爱。春慵就是它,享受春慵真是人生的快乐。春慵,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感觉,虽然在前人诗词里经常出现这字眼,但具体描写很少,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借杨花写了女子的慵态,但没有这首词写得生动、细腻、充盈。
此词用了许多贴切的词语天气给人的困乏感觉,又用了一系列比拟写感觉中的春慵,使人刻画如沐其中;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闻到了醉人的花香,感受到了柳塘小憩的恬美。
明·沈震峰《草堂诗馀别集》:此词字字软温,着其气息即醉。
清·许蒿庐《词综偶评》:换头「春慵」紧接「困」字、「醉」字来,细极。
清·王湘绮《湘绮楼词选》:自然移情,不可言说,绮语中仙语也。
清·况夔笙《蕙风词话》:词亦文之一体。昔人名作,亦有理脉可寻,所谓蛇灰蚓线之妙。如范石湖《眼儿媚》……「春慵」紧接「困」字、「醉」字来,细极。
近代·俞乐静《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阕「午梦扶头」句领起下文。以下五句借东风皱水,极力写出春慵,笔意深透,可谓入木三分。
据范成大记述:「乾道癸巳(西元一一七三年)闰正月二十六日,宿萍乡县,泊萍实驿。」是他出使金国载誉归来以后。当时他调任广西经略安抚时,应该说是「春风得意」。于是在途中写下了即景即兴之作。词的开头两句写温融融的阳光穿过飘浮的紫云落到平地,景色美天气暖,敞开了轻轻的皮衣。这「乍暖」天气的特点:身上暖洋洋的,人又在旅途,「困」也便自然而然了。有「困」也便易「醉」,这醉应是为春为花而醉,这便见春色之美、春气之困了。过片以后,写「柳塘」。春日的慵懒恰似池塘里静静的春水,水面上一片涟漪就像春愁泛起。把春困昏昏沉沉与春塘的欲皱还休合写,十分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