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做了长沙王的太傅,已经由于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遭受谗言的诬陷而被放逐,作了离《离骚》这篇文章,文章的结尾说:「算了罢,国家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罗江自杀了。贾谊我追念感伤这件事情,借此来比喻自己,那文章的词句说:
恭敬地承受这美好的恩惠啊,到长沙去做官。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到了这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的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间无尽的谗言啊,乃至毁灭了自己的生命。唉!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鸾鸟凤凰躲避流窜啊,猫头鹰却在高空翱翔。宦官内臣尊贵显耀啊,用谗言奉承阿谀的人能得志;贤才能臣无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却郁郁不得志。世人都认为卞随、伯夷恶浊啊,认为盗跖、庄蹻廉洁,(认为)宝剑莫邪粗钝啊,铅质的刀锋利。慨叹抱负无法施展,屈原你无故遇祸啊!这就好比是抛弃了周鼎,而把瓦盆当成了宝物啊;乘坐、驾驶疲牛,使跛驴作骖啊,反让骏马吃力的去拖盐车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高高再上;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是不会长久的。慨叹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这样的祸难!」
总之: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一个人独自忧愁抑郁能够和谁说呢?凤凰飘飘然向高处飞去啊,自己本来就打算远走高飞。效法深渊中的神龙啊,深深地潜藏在渊底来保护自己;弃离了蟂獭去隐居啊,怎么能够跟从蛤蟆与水蛭、蚯蚓?我所认为珍贵的东西是圣人的神明德行啊,要远离污浊的世界而自己隐居起来;假使骐龮也能够被束缚而受羁绊啊,怎么能够说与狗和羊有分别呢?盘桓在这样混乱的世上遭受祸难啊,也是您的原因。无论到哪里都能辅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恋国都呢?凤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闪耀出的光辉才降落下来;看到德行卑鄙的人显出的危险征兆啊,就远远的高飞而去。那窄窄的小水沟啊,怎么能够容下吞舟的巨鱼?横行江湖的鳣鱼、鲸鱼,(出水后)也将受制于蝼蚁。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后自沉于湘水支流汨罗江。
长沙王:指西汉长沙王吴芮的玄孙吴差。
太傅:官名,对诸侯王行监护之责。
谪(zhé):贬官。
湘水:在今湖南境内,注入洞庭湖。贾谊由京都长安赴长沙必渡湘水。
《离骚》赋:楚辞既称辞也称赋。
汨罗:水名,湘水支流,在今湖南岳阳市境内。
因自喻:借以自比。
恭承:敬受。
嘉惠:美好的恩惠,指文帝的任命。
俟罪:待罪,这里是谦词。
侧闻:谦词,说不是正面听到,尊敬的说法。
造:到。
托(tuō):同「托」,寄托。
先生:指屈原,古人单称先生而不称名,表示尊敬。
罔极:没有准则。
殒(yǔn):殁,死亡。
厥:其,指屈原。
不祥:不幸。
伏窜:潜伏,躲藏。
鸱枭:猫头鹰一类的鸟,古人认为是不吉祥的鸟,此喻小人。
翱翔:比喻得志升迁。
阘(tà):小门。茸:小草。
逆曳:被倒着拖拉,指不被重用。
倒植:倒立,指本应居高位反居下位。
随:卞随,商代的贤士。
夷:伯夷。二者都是古贤人的代表。
溷(hún):混浊。
跖:春秋时鲁国人,传说他是大盗。
蹻(jué):庄蹻,战国时楚国将领,庄蹻接受楚顷襄王之命开辟云南,后来退路被秦国斩断,他回不来就在云南做了王,客观上背叛了楚国。传说中这两个人成为「坏人」的代表。
莫邪(yé):古代宝剑名。
铅刀:软而钝的刀。
铦(xiān):锋利。
默默:不得志的样子。
生:指屈原。
无故:《文选》注谓「无故遇此祸也」。
斡(wò):旋转。
斡弃:抛弃。
周鼎:比喻栋梁之材。
康瓠(hù):瓦罐,比喻庸才。
腾驾:驾驭。
罢(pí):.疲惫。
骖:古代四马驾一车,中间的两匹叫服,两边的叫骖。
蹇:跛脚。
服:驾。《战国策·楚策》:「夫龮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中坂纤延,负辕不能上。」龮是骏马,用骏马来拉盐车,比喻糟蹋有才能的人。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荐:垫。
履:鞋。
章甫荐履:用礼帽来垫鞋子。
渐:逐渐,这里指时间短暂。
离:通「罹」,遭遇。
咎:灾祸。
讯曰:告曰。相当于《楚辞》的「乱曰」。
巳矣:「算了吧」之意。
壹郁:同「抑郁」。
漂漂:同「飘飘」,飞翔貌。
高逝:飞得高高的。
自引:自己升高。
袭:效法。
九渊:九重渊,深渊。
沕(wù):深潜的样子。
偭(miǎn):面向。
蟂獭(xiāotǎ):水獭一类的动物。
从:跟随。
虾(há):蛤蟆。
蛭(zhì):水蛭,蚂蟥一类。
螾:同「蚓」,蚯蚓。这两句是说面向蟂獭一类动物隐居,不与蛤蟆、水蛭、蚯蚓一类小虫为伍。
系:用绳系住。
羁:用络头络住。这两句的意思是能够停留的地方就停留,就像犬、羊哪样。
般:久。
纷纷:乱纷纷的样子。
尤:祸患。
夫子:指屈原。意思是说屈原自己该走不走,长久停留在那乱纷纷的地方,怎么不会遭祸呢。
历:走遍。
相:考察。
此都:指楚国都城郢。这是贾谊为屈原提的建议,要他到处走一走,看到有贤君才停下来帮助他。
千仞:极言其高。仞,七尺为一仞。
览:看到。
德辉:指君主道德的光辉。
细德:细末之德,指品德低下的国君。
险征:危险的征兆。
曾击:高翔。曾,高飞的样子。
去:离开。
污渎:污水沟。
鳣(zhān):鲟一类的大鱼。
鲸:鲸鱼。
固:本来。《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蝼蚁苦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文心雕龙·哀吊》:贾生浮湘,发愤吊屈,体同而事核,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
苏东坡《贾谊论》: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良伤哭泣至于死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使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馀而识不足也。
方宗识《贾生论》:苏子瞻谓「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馀而识不足」,是不然,且未详考贾生之事实也。高汉之初,承秦敝,土宇虽定,而先王之礼乐、法制所以维社稷安人民者,悉敬且未当。……及生迁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乃过湘为赋吊屈原以至其惓惓不忘君国之意,而故为反词以自解其伤悼之怀,又为《鵩鸟赋》以自广。观其言,殆非达天安命者不能为也,而可谓其不善处穷者邪?……嗟乎!世多称贾生之才,而馀以为贾生之识,足以见微而知著,其志在防微杜渐,为天下筹长治久安之策。
林损斋《古文析义》:人皆以原为楚宗室,义不可去,谓谊不知原之心。然《离骚》、《远游》诸篇,原曾自述其志,谊所素闻。第以负长才而不见用,偏值天下一家之世,恨不能如原之时,列国分域,可以任其所适。此意不敢明言,聊借古人以自寄耳。非以此责原也。与东方曼倩《答客难》同义。从来未经拈破。
马积高《赋史》:《吊屈原赋》在体制上虽上承《九章》,但前一段连用许多排比句,第二段多用反诘句和感叹句,形成一种铺张扬厉的风格,同他的名文《过秦论》相似,具有战国策士说辞那种雄辩的馀风。
汉文帝四年(西元前一七六年),贾生被贬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经屈原放逐之地,深悼其遇,遂作此赋。此赋描写出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现对屈原深深的同情。作者也流露出对自己无辜遭贬的愤慨,但他不赞同屈原的以身殉国,认为屈原最终的不幸在于他未能「自引而远去」。作者主张「远浊世而自藏」,以此保全自己,这才合乎「圣人之神德」。此赋是汉初文坛的重要作品,是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也是汉人最早的吊屈之作,开汉代辞赋家追怀屈原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