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
[明代] 王守仁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译文

一切艰难险阻,在我看起来,就如天上漂浮的一朵朵白云,不应停滞于心中,而天空的颜色,是洁净湛蓝的。

夜深人静时,我思考着国家的命运,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尽是大起大落,如海中波涛一般。我将乘天地之正气,秉光明的心地,去接受任何的人生艰难险阻的挑战。

注释

飞锡: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据《释氏要览·巻下》:「今僧遊行,嘉称飞锡。此因髙僧隐峰遊五台,出淮西,掷锡飞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来多是飞锡。」

天风:天地之正气的意思。

评析

《泛海》这首诗意态潇洒,有一股正义的豪情,表达了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哲学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他主张的「心学」和开创的阳明学派在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王阳明的学说打破了当时理学家们对于「人」的钳制,解放了一大批人的心灵世界,渐渐成为思想界的一种风尚。

诗歌头两句「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原」说明人世一切的艰难挫折,诗人原本就不放在心中,万物的变化只不过如同浮云掠过太空一样,在心中留不下任何痕迹。尽管这海上风云变色、巨浪滔天,只要我心不为所动,这大浪又算得了什么?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王阳明坚毅无畏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王阳明的哲学观:「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能达到心灵的纯明境界。

在诗歌的三、四两句中,诗人更进一步地描写了自己心中此时的感受:「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说在这「静谧」而辽阔的大海上,自己就好像手拿着锡杖(高僧手持的一种法器),驾着天风,在月光下飞越「海涛三万里」,这惊涛骇浪中命悬一线的惊险航程,在诗人笔下竟成了如此富有诗意的一次旅行。说到「静」字,还有一个故事:唐代禅宗高僧惠能有一次听两人辩论说风幡动,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惠能却说,都不是,是你们的心在动。王阳明的「心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他说,「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王阳明全集》)。

从《泛海》的创作背景看,《泛海》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洒脱的心胸和强烈的自信,以及诗歌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哲理。章太炎评价王阳明心学时曾说过四个字「自尊无畏」,这四字从《泛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