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二十三
[明代] 王守仁
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
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译文

陆澄曾经就陆九渊关于在人情事变上下工夫的观点请教于先生。

先生回答说:“除了人情事变,就没有别的事了。喜怒哀乐,难道不是人情吗?从视、听、言、动至富贵、贫贱、患难、生死,都是事变。事变含在人情中,关键在于‘致中和’,‘致中和’在于‘谨独’。”

注释

象山,指陆九渊,字子静,自号“象山翁”,世人称“象山先生”。:

人情事变,出自陆九渊《象山全集》,“复齐兄一日见问云,‘吾弟今在何处做功夫?’某答云:‘在人情事势物理上做些功夫。’复齐应而已。若知物价之低昂,与夫辩物之真恶真伪,则吾不可不谓之能。然吾之所谓做功夫,非此之谓也”。

致中和、谨独,出自《中庸》第一章:“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谨独”即“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