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几:白朴《中吕·阳春曲》以“知几”为题者共四首,元曲中这种声调格律完全相同的曲词重复填写,称为“重头”。今选其中两首。知几(jī):了解事物发生变化的关键和先兆。《易·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几:同“机”,预兆。
知荣:就是懂得“持盈保泰”的道理。知辱:就是要懂得“知足不辱”的道理。《老子·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缄口:闭口不言。《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淹留:停留。屈原《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曾何足以淹留。”
贫煞:极其贫穷。此句化用元好问《阮郎归》:“诗家贫煞也风流。”
酒困:谓饮酒过多,为酒所困。诗困:谓诗思枯竭,终日苦吟。
吟魂:指作诗的兴致,也叫“诗魂”。醉魂:指饮酒过度的精神状态。
四时:一指春、夏、秋、冬四季。风月:指清风明月等自然景物。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天真:指没有做作和虚伪、不受世俗影响的天性。
题目“知几”意为应有先见之明,知变之几微。《易·系辞下》云:“子曰:知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第一首曲子表明了作者对世事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安于贫困,认为名士自风流。小令劈头一联对偶。“知荣知辱”出于老庄思想。作者说自己知道何者为荣,何者为辱,只是“牢缄口”,不愿说破而已。“谁是谁非暗点头”句意几同。“诗书丛里淹留”表现了白朴的主要生活内容。
这两首曲皆避世之词,表现了白朴的处世态度和生活哲学。作者这样安贫乐道、寄情诗酒、不问世事、明哲保身,既是个人生活旨趣,也同社会现实相关,正是这种黑暗高压的时代,迫使他这样的遗民看破荣辱、淡泊名利,自然也远离世事。在曲中表达这种情怀的人,在元代曲家中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