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
[南北朝] 鲍照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
译文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可是,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却纷纷随风飘落净尽,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注释

中庭:庭院中。

咨嗟:叹息声。

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句: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其,指梅花;作花,开花;作实,结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句:梅花(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一旦遇到了春风春日,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它们了。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尔,指梅花;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赏析

对此诗的一般争议在后三句:

一、以后三句是指庭中杂树: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这里的“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杂树,“亦指世间悠悠者流”。即一般无节操的土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土。庭院中有各种树木,而诗人最赞赏的是梅花,观点十分鲜明。

下面是诗人与杂树的对话。“问君何独然?。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呢?诗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曰,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里的“念其"之"其",谓梅花;“念尔”之“尔”,谓杂树。全句意为,因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桂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在此,诗人将杂树拟人,并将它与梅花放在一起,用对比的方式加以描绘、说明,通过对耐寒梅花的赞美,批判了杂树的软弱动摇。两者在比较中得到鉴别,强化,可谓相得益彰。

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其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这与作者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鲍照"家世贫贱"(鲍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饱受压抑。他痛恨门阀土族制度,对刘宋王朝的统治深为不满,因此,他那质朴的诗句申表示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这里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快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

二、有以后三句指梅花:

然而,上面的说法,都是根据后起的九十年代出版的研究资料。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无这个说法,沈德潜《古诗源》也无此说法。再从诗的上文下理去看,后三句指的应该是梅花,理由是:

诗中有"念尔零落逐风飚"句:众树在春天都纷纷开花,只有梅花是落花的,所以本句的代词"尔"──只能是"梅花"而非"杂树",后者在春天正开的茂盛呢。同类的诗歌,亦同样指出梅花在春天落花,"随风飞舞" 的特质:

刘方平《梅花落》“新岁芳梅树,繁苞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宋之问《梅花落》“铁骑几时回,金闺怨早梅。”“雪寒花已落,风暖叶还开。”

卢照邻《梅花落》“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吴均《梅花落》“独有梅花落,飘荡不依枝。”“流连逐霜彩,散漫下冰澌"。"何当与春日,共映芙蓉池。”

诗中有"徒具霜华无霜质"句:"霜华"即是前句的"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这句指梅花向无异议。况且,"杂树"本来就不具备"霜华",当然也无"霜质",所以"徒具霜华无霜质"也只能但指"梅花"了。

其实,"梅"在唐宋才发展出坚毅耐寒的人格特征,而这首诗又是同类诗的第一首。在此之前,梅自诗经开始就是与爱情有关。因此,无须把梅与后世所指的人格特征硬性捆绑:

“梅"是具希民俗意义的物象。《诗经。召南。摽有梅》是青年女子在梅子成熟时节求偶的歌唱。闻一多《古典新义》考定,这首诗表现的是古代女子抛果定情的风俗,而在这风俗中,"梅与女子之关系尤深"。在南朝乐府民歌中常常可以见到关于《梅花落》的歌唱。如《孟珠》:"适闻梅作花,花落已结子。"以梅已落花结子暗示男子求偶当及时,就是古风俗的遗存。(《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第902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诗中的两个代词"其"、"尔"都是指"梅花",那么才会用《梅花落》为题。(注:"其"根据古代汉语用例,可代第一、二、三身称谓)。如果后三句指"杂树",则转折未免太突然了──不,应该说是毫无转折征兆。

全首诗的写作对象也只能是梅花。如是,则本诗的梅花有两个形态: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A形态)

"徒有霜华无霜质"(形态B)

梅花本应是A形态的,尤其在霜露之中。可是,在春风春日招惹下,它竟然是B的形态,并显出"摇荡"、"媚"的姿态。这就是开首为什么作者说"偏为梅咨嗟"了。(咨嗟是叹息的意思)

全诗讽刺那些虚有其表的所谓知识份子,即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可是,一旦有权贵招手,就赶紧摇荡着腰肢去谄媚他们了。这个和鲍照的出身性格写作背景也能互相呼应。

评析

这是一首托讽之诗。作者以梅花象征一般无节操的士大夫,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可是,一旦有权贵招手,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他们了。

辑评

陆时雍:“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世人所未有”从《梅花落》一诗中可以看出,鲍照无愧于陆氏的评价。

沈德潜: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格法甚奇。一诗的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假象见义,借此言彼,以生动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诗歌耐人咀嚼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