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古代称德行高尙者为大人。
先生:古代称年长有学识者为先生。
陈:述说。
神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号称神农氏。他用木制作耒、耜,教人从事农业生产,又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病。
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相传他打败炎帝,击杀蚩尤,被拥戴为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有许多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
昭然:明显的样子。
数:岁数。
苏门之山:苏门山,在今河南辉县。《晋书·阮籍传》载:“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巖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
世或谓之:世人或称他为苏门先生。
闲:清静淡泊。
养性:保养身体。
尧舜:传说中的古帝王,他们都是贤君。
赴:趋,快步而行。
处:畱,固定。
寓:居,意谓寄讬。
和:《广韵》:“不坚不柔也。”
运:时运。
魁然:独立不群的样子。
造化:自然。
神微:神奇微妙。
务:追求。
中区:犹言中国。
著:附在。
如:往。
或:有人。
遗:给予。
书:信。
贵:可贵之意。
君子:这里指虚伪的礼法之士。
服:穿著服饰。
常色:一定的颜色。按照古代礼制,衣服的颜色随贵贱、吉凶而定。《礼记·曲礼》:“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家,冠衣不纯采。……童子不衣裘裳。”
貌:容颜,这里指面部表情。
则:标准,规定。
战战栗栗:恐惧小心的样子。
束身:约束自己。
修行:修养德行。
择地而行:形容谨愼之至。
遗失:指疏忽失礼。
诵:背诵。
周孔:指周公、孔子,他们都是制礼作乐的圣人。
叹:赞叹。
唐虞:指唐尧、虞舜,他们都是上古传说中的圣明之君。
法:指礼法。
修:实践躬行。
克:约束。《论语·颜渊》:“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珪璧:古代王侯朝聘祭祀用的玉器。
足履绳墨:指笔直地走路,比喩行为合乎规范。绳墨,正曲直的工具。
目前:当世。
检:法式,榜样。
无穷:指后代。
则:准则。
少称乡闾:少时为家乡地方所称誉。乡闾,乡邑闾里。
闻:有名于。
邦国:国家。
图:图谋、谋取。
三公:各时代三公所指不同,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这里泛指朝廷的最高官职。
九州牧:古代分中国为九州,牧是一州之长。此指地方政权的最高长官。
金玉:指珍宝。
垂:佩带。
文组:有花纹的丝织绶带。
取茅土:指封为诸侯。茅土,指封侯。古代天子封五色土为社,分封诸侯时,取其土,裹以白茅授之。
齐:看齐,等同。
往古:古时圣贤。
牧养:管理养育。
退:告退。
营:经营。
育长:养活。
妻子:指妻子儿女。
卜吉而宅:通过占卜求吉宅而居。
虑乃亿祉:考虑的是世代不绝的福禄。虑,考虑;亿,时间久远;祉,福禄。
诚:确实。
高致:高尙的情趣。
易:改变。
美行:美好的行为。
被发:披发。
巨海:大海。居于巨海是指遊离尘世。
非:非议。
行为世所笑:行为被世人所耻笑。
无由自达:无法使自己进荐于君上。
不取:不可采取。
逌然:悠然自得的样子。
山陷川起:山岳陷落,河谷突起。
震:雷。
六合:指天地四方。
失理:失去条理,没有秩序。
往者:从前。
群气:指万物。
死虑:忧虑死亡。
支体:肢体。
从:顺从。
枝殊:枝叶脱离根干。
李牧:战国时赵国名将,曾屡建战功,封为武安君,后因秦国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诬其谋反而被杀。
伯宗:春秋时晋国大夫,忠而好直谏,终为权臣所害。
世绝:绝了后代。
进:仕进、做官。
营:营谋。
爵赏:爵位封赏。
祗奉:敬奉。
全:保全。
裈:裤子。这句说况且你难道没有看见过蝨子处在裤子中吗?
匿夫坏絮:躲藏在破败的棉絮之中。坏絮,破败的棉絮。
吉宅:风水吉利的住宅。
啮:齩。
无穷食:享用不尽的食物。
炎丘:指南方的炎热之地。
火流:如流火般酷热。
焦邑灭都:烤焦城邑,镕化都市。
阳乌:太阳,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名。
鹪鹩:小?名,身体很小,尾短,喜欢居于灌木丛中,巧于筑巢,觅食昆虫。
蓬:蓬草。
芰:浮蔆。
周播之刘:周朝天下为刘邦汉朝所取代。播,迁,转移。
耿、薄:商朝旧都。丰、镐:周朝旧都。“耿、薄”二句的意思是商朝旧都耿和薄已成废墟,周朝旧都丰和镐也成土丘。
至人:指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世代相酬:意思是相传作主人。
酬,劝酒。:
厥:其。
正:主体。
期:时间。
“日月”二句的意思是以日月作为万物的主体,以阴阳变化来计算时间。:
张溥《阮步兵集题辞》:履朝右而谈方外,羁仕宦而慕真仙,大人先生一传,岂子虚亡是公耶?
鲁迅: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酮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
《大人先生传》是一篇赋体散文,中心思想是对老庄理论的宣扬,其中大人先生的原型是“苏门先生”孙登,因为《世说新语》中有段描写:“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柄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风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阮籍顿悟,下山回去之后就写了这篇《大人先生传》,也有人认为,大人先生的原型其实是阮籍自己,其中的“自好者非之,无识者怪之”其实是阮籍所处社会的真实写照,“先生不以世之非怪而易其务也”则反映了阮籍不肯向司马氏妥协的态度。
不论文中的大人先生到底所指何人,这个人物确实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在现实中深受压抑的自我,在幻想中自由舒展的想象?阮籍正是想借这样一个人物将自己从黑暗的现实中解脱出来,故而以华丽的语言、铿锵有力的音调,展开一场缥缈的想象。在阮籍生活的时代,司马氏的暴政横行天下,政治黑暗残暴,一些有骨气的文人不肯与朝廷同流合污,只有消极避世,大部分人接受了老庄一脉的虚无主义思想,要么佯狂、纵酒,要么服药、清谈,于是玄学思想在魏晋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阮籍也是其中的一员。
开篇阮籍首先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然后为自己进行解释和辩护。阮籍对儒教中的“坐制礼法,束缚下民”展开了激烈的讽刺和批判,并将矛头直接指向当权者,指责司马氏“假廉而成贪。内险而一”,他以永恒之道和变化无穷的世界为参照,指“礼法”只是短暂时问里的产物,丽对于从“礼法”中获得利益的君子,作者更是嗤之以鼻。他认为“礼法”只不过是封建社会贪婪的装饰,“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一句更是透彻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统治的真相
《大人先生传》中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涉及一些相对深奥的人生问题:人虽然具有很高的自由追求,却义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完全的自由这一点一分矛盾,也促使人们对自身本性进行反省,文中的“大人先乍”反观人生,并探索了人的水恒本质,可以说是作者的精神化身。
在黑暗的现实中,知音稀少的阮籍是孤独的他对司马氏权下的社会心怀不满,不肯向其低头,却只能将这种不吐不快的情绪蕴涵在晦涩的文里:阮籍的文字瑰丽绝世,他骄傲的头从不肯向司马氏低下,可他的悲哀和伤痛以及心中的块垒,只能“常借酒浇之”。
《大人先生传》虽然篇幅很长,但实际上并不难理解,这需要读者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内心状态二如果说文巾所描绘的“大人先生”正是阮籍自身的写照的话,那他算是幸福的,因为他笔下的“大人先生”最终是“从此去,天下奠知所终极”,这无疑是阮籍最好的结局。
魏晋是散文进一步骈化的时代,阮籍的文章,也喜用铺排之笔,辞采富丽,又使用很多对偶句,并以单行散句交错其间,使之奇偶相生,整齐中见变化。此文音节整齐,基本用韵,时见对偶文句,铺排较多,实为赋体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