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一节
[周朝] 孟子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译文

齐国的庄暴来见孟子,说:“大王接见我,告诉我他喜爱音乐,我不知该怎样回答他。”接着又问:“喜欢音乐好不好呢?”孟子说:“齐王如果喜爱音乐,那么齐国也应该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后来的某一天,孟子被齐王接见,问(齐王)道:“大王曾对庄暴说喜爱音乐,有这回事吗?”

齐王(不好意思地)变了脸色,说:“我不是喜爱古代先王的音乐,只是喜爱现在社会上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此喜好音乐,那么齐国该治理得差不多了吧!流行的音乐与先王的音乐也是相通的呀。”

齐宣王说:“能否给我解释一下原因?”

孟子问:“一个人独自欣赏音乐的快乐,和与大家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相比,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说:“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孟子又问:“与很少的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和与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相比,哪一种更为快乐呀?”

齐宣王说:“不如与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孟子说:“就让我为您谈谈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假设现在大王演奏音乐,老百姓听到大王的钟、鼓、管、籥等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都头疼地皱着鼻子互相议论说:‘我们大王喜欢演奏音乐,为什么让我们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分开,妻儿离散。’假设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到飘扬的旗帜威武雄壮,都头疼地皱着鼻子互相议论说:‘我们大王喜欢打猎,怎么能让我们到了痛苦至极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分开,妻儿离散。’这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不能跟老百姓一起快乐。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钟鼓的声音、箫笛的曲调,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互相议论说:‘我们的君王大概没什么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假设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旗帜的华美,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互相议论说:‘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和百姓共同快乐的缘故。如果大王能和百姓共同快乐,那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注释

庄暴:齐臣。

王:指齐宣王。见于王:进见于王前。

直:不过。

管:笙。籥(yuè):箫。

举:皆。疾首:因忧愁而头痛。蹙頞(cù è):皱眉头,表现忧愁的情状。

田:与“畋”同,打猎。

羽旄(máo):指装饰着羽(鸟羽毛)旄(旄牛尾)的旌旗。

赏析

先是,齐国臣子庄暴与孟子交谈,引出本部分议题:齐王好乐与齐国政治的关系。后来,孟子拜见齐王时告诉齐王,关键是要“与民同乐”。如果,齐王听音乐、打猎时,百姓都感到头疼,说明齐王没有“与民同乐”。反之,如果齐王听音乐、打猎时,百姓都很高兴,说明齐王“与民同乐”。要与民同乐,就要推行仁政,让人民乐居安业,因为老百姓富足安宁,才会想到娱乐,才会有与民同乐的机会。所以,孟子的最终答案还是“推行仁政”。

“与民同乐者,推好乐之心以行仁政,使民各得其所也。”

“好乐而能与百姓同之,则天下之民归之矣,所谓齐其庶几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