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二卷·梁惠王下·第十二节
[周朝] 孟子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译文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国将吏有三十三人牺牲在战场上,但却没有一个老百姓为之死难的。杀掉他们吧,却不能杀那么多;不杀吧,却恨他们眼看着长官赴死而不救,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遇到灾荒,收成不好的时候,您的老百姓中老弱病残的大量饿死,尸体填满沟壑,壮年人离开家乡逃荒到远方,差不多有千人之多;但您的仓库里粮食和财物却很多,官员们没把实情上报,这是因居上位者的冷漠而残害了百姓啊。曾子说:‘小心呀,小心呀!怎样对待他人,他人以同样手段回敬你。’老百姓现在可以用同样手段回敬了。大王不要责怪他们。您能实行仁政,那样百姓就会亲近在上位的人,而为他们去死了。”

注释

邹:国都在今山东邹县。哄:吵闹,这里指交战。

穆公:指邹穆公。

有司:官吏。疾:恨。长上:官长。

转乎沟壑:谓尸体被扔弃于沟壑,不及埋葬,可见死者甚多;壑,坑。几:接近。仓廪:用来储藏粮谷。府库:用来储藏货财。上:指有司和君。慢:高高在上,不关心人民,不理政事。残:伤害。下:指人民。

曾子:名参,孔子弟子。戒之:当心啊!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从你发出的就是回答你的。反:同“返”,回答。

尤:责备。

赏析

孟子在这里谈的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并道出了邹穆公所面临的问题症结所在。孟子指出,之所以老百姓不肯为长官赴死,是因为昔日当官的见死不救,这是为官者的冷漠与对百姓的变相残害。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怎么能让老百姓为这样的官员甘愿赴死呢?孟子进一步认为,如果国君实行仁政,当官的关心民众的疾苦,那百姓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就会为长官死难了。所以说,实行仁政才是教化国民百姓爱官敬上亲君的关键所在。

“君不仁而求富,是以有司知重敛而不知恤民。故君行仁政,则有司皆爱其民,而民亦爱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