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做太子时,(有一次)到楚国去,路过宋国时会见了孟子。孟子(给他)讲人性本善的道理,言语之间不离尧、舜。
太子从楚国回来,又来见孟子。孟子说:“太子怀疑我的话吗?道理只有一个而已。成覵对齐景公说:‘他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我为什么害怕他呢?’颜渊说:‘舜是什么人呢?我是什么人呢?有所作为的人跟他一样。’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难道欺骗我吗?’现在滕国的土地,截长补短,将近五十里见方,仍然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尚书》上说:‘如果药力不能使病人头晕目眩,那病是治不好的。’”
成覵(jiàn):齐国的臣,以勇敢着称。
公明仪:孔子学生曾参的弟子,复姓公明,名仪。
瞑眩(miàn xuàn):头昏。瘳(chōu):痊愈。以上引语见今本《尚书·说命上》。
本章记滕文公尚为太子时向孟子求教之事。滕文公继位后,孟子便到了滕国。孟子告诉太子,滕虽小国,也可行仁政。孟子用成覵说过“同是男人”的话做例证,鼓励太子要有勇气。孟子还引用颜渊和公明仪的话为证,引导太子,让他做一个圣人。
“道,言也。性者,人所禀于天以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未尝有恶。人与尧舜初无少异,但众人汨于私欲而失之,尧舜则无私欲之蔽,而能充其性尔。故孟子与世子言,每道性善,而必称尧舜以实之。欲其知仁义不假外求,圣人可学而至,而不懈于用力也。门人不能悉记其辞,而撮其大旨如此。”
“时人不知性之本善,而以圣贤为不可企及;故世子于孟子之言不能无疑,而复来求见,盖恐别有卑近易行之说也。孟子知之,故但告之如此,以明古今圣愚本同一性,前言已尽,无复有他说也。”
“孟子之言性善,始见于此,而详具于告子之篇。然默识而旁通之,则七篇之中,无非此理。其所以扩前圣之未发,而有功于圣人之门,程子之言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