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二节
[周朝] 孟子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译文

孟子说:“规和矩,是方与圆最高的标准;圣人,是处理人际关系最好的典范。要做君王,便该尽君道;要做臣,便该尽臣道。二者都效法尧、舜就足够了。不用舜服侍尧的态度和方式来服侍君主,就是对君主不恭敬;不用尧统治百姓的态度和方式来统治百姓,就是残害百姓。孔子说:‘路只有两条,仁和不仁,如此而已。’暴虐百姓严重的,就会自己被杀,国家灭亡;不严重的,也会自己遭遇危险,国家受到削弱,死后人们给他们‘幽’‘厉’这样的谥号,即使有孝子贤孙,经历一百代也改不掉这个坏名声。《诗经》上说:‘殷商的借鉴并不遥远,就在夏王桀的时代’,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

至:极至,最高标准。

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都是含贬义的谥号。

指《诗经·大雅·荡》篇。:

殷:殷商。鉴:铜镜,这里指借鉴。夏后:夏王,指夏桀。

赏析

孟子认为,做人的典范是做圣人。做人臣要像舜服侍尧那样,做人君要像尧治理百姓那样。如果暴虐百姓,要么身死国亡,要么身危国削,历史的教训不可谓不深!所以要效法先王实行仁政。

孟子倡导仁政,主张关心人民,让人民丰衣足食,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由此而推出一个效法先王的结论,却有对有错,要细加分析。中国人喜欢向后看,老祖宗做了才敢做,不习惯与时俱进,想来这与儒家思想很有关系。

“法尧舜以尽君臣之道,犹用规矩以尽方员之极,此孟子所以道性善而称尧舜也。”

“幽,暗。厉,虐。皆恶谥也。苟得其实,则虽有孝子慈孙,爱其祖考之甚者,亦不得废公义而改之。言不仁之祸必至于此,可惧之甚也。”

“商纣之所当鉴者,近在夏桀之世,而孟子引之,又欲后人以幽厉为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