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七卷·离娄上·第十三节
[周朝] 孟子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译文

孟子说:“伯夷避开纣王,住在北海岸边,听说文王兴起,便说:‘为什么不归附他!我听说西伯是善于奉养老人的人。’薑太公避开纣王住在东海岸边,听说文王兴起,便说:‘为什么不归附他!我听说西伯是善于奉养老人的人。’这两位老人,是天下德高望重的老人,都去归附文王,这好比天下做父亲的人都归附西伯。天下人的父亲都归附西伯了,他们的儿子还会去哪儿呢?当今的诸侯如果有能实行文王的政治的,不超过七年,就一定能统治天下。”

注释

辟:同“避”,躲避。

作:兴起。兴:起来。

盍:何不。来,语气助词。

西伯:即周文王。

太公:即薑太公吕尚。

大老:最有声望的老人。

赏析

本章论行仁政之法:像周文王那样,通过善待伯夷、太公这样的“巨室”“大老”,利用他们的影响力,使天下归心。

孟子认为,诸侯如有实行文王仁政的,七年之内,必能掌握天下的政权。孟子对几个诸侯都讲过如行仁政,短则五年,长则七年,必王天下这样的话,其依据便是商汤和周文王的例子。他劝诸侯行仁政是对的,但照搬汤文模式,以为也可在五年、七年之内王天下,这样的想法却是很幼稚的。

“文王发政,必先鳏寡孤独,庶人之老,皆无冻馁,故伯夷、太公来就其养,非求仕也。”

“萧何所谓养民致贤以图天下者,暗与此合,但其意则有公私之辨,学者又不可以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