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八卷·离娄下·第二节
[周朝] 孟子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译文

子产主持郑国的政治,曾用他自己的车帮人渡过溱水、洧水。孟子说:“这是私恩小惠却不懂得搞政治。如果在十一月修成可供徒步的桥,在十二月修成可供车行的桥,老百姓就不必为渡河发愁了。君子只要把政治搞好,外出时执鞭开道,让行人回避都可以,哪里能人人帮他过河呢?所以,如果搞政治的人,想讨人人欢心,日子也就不够用了。”

注释

子产:春秋时郑国贤相公孙侨,字子产。溱(zhēn)洧(wěi):都是水名,在今河南省。

十一月:指周历,相当于夏历九月。下文十二月,相当于夏历十月。夏历九、十月是农闲时节,所以在这时修桥。徒杠:可供徒步行走的独木桥。

舆梁:可供车行的桥。病:发愁。

辟(pì)人:指执鞭者开道,让行人回避。辟,辟除。

赏析

本章论为政之道在于“平其政”,即把政治搞好,不在于小恩小惠。

孟子认为,执政者的要务是抓纲治国,使民众安居乐业,这是最大的恩惠,比具体地做一两件事情要好不知多少倍。如果为政者一个一个讨老百姓喜欢,那日子也就不够用了。这对今日为政者仍有意义。

“惠,谓私恩小利。政,则有公平正大之体,纲纪法度之施焉。”

“言能平其政,则出行之际,辟除行人,使之避己,亦不为过。况国中之水,当涉者众,岂能悉以乘舆济之哉?”

“言每人皆欲致私恩以悦其意,则人多日少,亦不足于用矣。诸葛武侯尝言,‘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得孟子之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