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八卷·离娄下·第十二节
[周朝] 孟子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译文

孟子说:“有德行的君子,就是不丧失婴儿般天真纯朴的人。”

注释

赤子:婴儿,引申的含义指纯洁。

赏析

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与孟子这里的思想异曲同工。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好的开端,如果把它们发扬光大,就能成为“大人”,即品德高尚的人;如不发扬光大,不足以事父母,就是说连个人都算不上。“大人”就是那种不失“赤子之心”,不失人类善良仁爱天性的人。

关于人类的天性,儒家认为性善,法家认为性恶。中国人一般认为性善,故治理国家以德治(如思想教育之类)为主;欧美人一般认为性恶,故法律制度完善,对官员的监督严格有效。

“大人之心,通达万变;赤子之心,则纯一无伪而已。然大人之所以为大人,正以其不为物诱,而有以全其纯一无伪之本然。是以扩而充之,则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极其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