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如今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如今的大夫,是诸侯的罪人。天子到诸侯那里巡视叫巡狩,诸侯到天子那里朝拜叫述职。天子巡狩,春天视察耕种的情况,弥补财力不足的百姓;秋天视察收藏的情况,赈济粮食短缺的百姓。进入诸侯的疆土,如果土地得到开辟,田野得到治理,老人得到供养,贤人得到尊敬,杰出的人得以做官,那么就有封赏;拿土地来封赏。如果进入诸侯的疆土,发现土地得不到开垦,老人得不到供养,贤人得不到任用,聚敛之人得以做官,就有贵罚。一次不朝拜,就要降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朝拜,就要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拜,就要把军队开过去。因此,天子出兵是讨而不是伐,诸侯出兵是伐而不是讨。五霸,是聚合一部分诸侯去攻打另一部分诸侯的人,因此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五霸当中,齐桓公影响最大。在葵丘盟会诸侯,捆绑好牺牲,把盟书放在牺牲身上,而没有饮血。第一条盟约说,声讨不孝之人,不要废立太子,不要立妾为妻。第二条盟约说,尊重贤人,培养人才,用来表彰有德之人。第三条盟约说,尊重老人,爱护幼小,不要慢待宾客、旅客。第四条盟约说,士人的官职不可世代相传,公家职务不可兼任,选用士人一定要得当,不可擅自杀戮大夫。第五条盟约说,不可到处构筑堤防,不可阻止邻国来采购粮食,不可实行封赏而不告诉盟主。说,所有参与这次同盟的人,在订立盟约以后,恢复从前的友好关系。如今的诸侯都触犯了这五条禁令,因此说,如今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助长君主的恶行,是小罪;逢迎君主的恶行,罪过就大了。如今的大夫都逢迎君主的恶行,因此说,如今的大夫,是诸侯的罪人。”
五霸: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
省:视察。敛:收聚。给:丰足。
庆:封赏。
掊(póu)克:又作“掊克”,以苛税搜刮民财。这里指搜刮民财的人。让:责难。
搂:聚合。
葵丘:今河南考城县东三十里。载书:把盟书放在牺牲上。歃(shà)血:盟誓时杀牲而饮其血以示诚信。
摄:代理。专:专擅,独断独行。
曲:无不,遍。籴(dí):买进粮食。
逢君:迎合君王。
三代圣王、春秋五霸均已作古,孟子本文不在评述古人,而在斥责今之罪人,特别是那些为今日诸侯的罪恶开脱罪责,即所谓“逢君之恶”的大夫。
孟子用递进论证法,层层论证:先论证五霸为三王之罪人,以其不用仁道,而用霸道;再论证今之诸侯为五霸之罪人,以其都违反了五霸在葵丘盟会时所定的“五禁”盟约;今之大夫为今日诸侯之罪人,他们或者“长君之恶”,更有甚者“逢君之恶”,为君王的罪恶提供理论依据。
后世“逢君之恶”的无耻文人,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