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要让慎子做将军。孟子说:“不对百姓实行教化就使用他们作战,这叫残害百姓。残害百姓的人,在尧、舜那个时代是绝对不能容许的。打一次仗,战胜齐国,于是拥有南阳,这样尚且不可以——”
慎子勃然不高兴地说:“这可是我所不知道的。”
孟子说:“我明白地告诉你。天子的土地方圆千里;不够一千里的话,就不能够接待诸侯。诸侯的土地方圆百里;不够百里的话,就不能守住祖宗传下来的礼法制度。周公被封于鲁,方圆一百里;土地不是不够,可实际上少于一百里。太公被封于齐,也是方圆一百里;土地不是不够,可实际上少于一百里。如今鲁国有五个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国那么大,你认为如果有圣主明王兴起的话,那么鲁国的土地会处在被减损之列,还是被增加之列呢?不用兵力只是从那个国家拿来东西给予这个国家,仁人尚且不去做,何况用杀人的方式去求取土地呢?君子侍奉君主,应一心一意地引导君王走正路,用心于仁罢了。”
慎子:名滑厘,鲁国大臣,善于用兵。
殃:残害。
南阳:地名,即汶阳。在泰山西南,汶水之北,是春秋时期齐、鲁两国争夺的要地。
俭:少。
方百里者五:有五个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国那么大。
鲁君想让慎子当将军,孟子却让慎子引导鲁君去走仁这条正道,不要去打仗,甚至说,即使你一战而胜强齐,于是拥有了南阳之地,尚且不可以。
推行仁政,当然有理;穷兵黩武,当然不对。但鲁有强齐为邻,多次削地求和,孟子对一个将军不断地讲仁,似有迂阔之嫌。
又,孟子反复讲天子之地纵横千里,诸侯百里,本章又说鲁国、齐国当初封地都大体在百里,这种说法大可怀疑。周公分封诸侯时,当大体划个地盘而已,何至于如此精确?且分封在中原的诸侯,因土地肥沃,分封的诸侯又多,估计当稍稍把地划清楚一点。至于分封在其他地方的诸侯,因当时地广人稀,土地又多未开垦,当只是大体划个地盘而已。孟子的“千里”“百里”说,殊不可信。
“鲁地之大,皆幷吞小国而得之。有王者作,则必在所损矣。”
“当道,谓事合于理,志仁,谓心在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