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二卷·告子下·第十节
[周朝] 孟子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译文

白圭说:“我想把税率定为二十抽一,怎么样?”

孟子说:“你的办法是貉国实行的方法。假如一个国家有上万户人家,只有一个人制作陶器,那能行吗?”

回答说:“不行,陶器不够用。”

孟子说:“貊这个国家,各种谷物都不生长,只产糜子;没有城墙、房屋、祖庙、祭祀的礼仪,没有国家间的交往、互赠礼物和宴享,没有各种官吏,因此二十抽一就足够了。如今在中原国家,无君臣祭祀交际之礼,无百官有司,怎么能行呢?做陶器的太少,尚且不能够治理好国家,何况没有官吏呢?想要比尧、舜的税率还轻的,是大貊、小貊;想要比尧、舜的税率还重的,是大桀、小桀。”

注释

白圭:名丹,字圭,魏惠王臣,善于筑堤防,修水利。

貉(mò):同“貊”,古代泛指居于北方的民族。

黍:谷物名,子粒性黏。北方称之为黄米。

饔飧(yōng sūn):熟食。饔,早餐;飧,晚餐。文中指用饮食款待客人的礼节。

去人伦:无君臣祭祀交际之礼。无君子:无百官有司。

赏析

本章与下章,都是孟子与白圭的对话。

相传尧舜之时,税率为十分抽一,后为历代定制。白圭欲行仁政,想将税率定为二十抽一。殊不知,孟子从实际情况出发,奉行的是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所以,在这里展开了一次中庸的现实运用。

孟子认为,白圭的办法是北方小国貊国的办法。像貊国这样落后的小国,国家用度很少,税率可以低一些。但在华夏文化区的中国,国家的开销就很大,二十抽一的税率就低了。孟子主张还是用尧舜之道,一般按十分抽一来征税。如果国家小用度少,税率可再低一些;但不能再提高税率了,否则就是夏桀那样的暴君了。

“无君臣、祭祀、交际之礼,是去人伦;无百官有司,是无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