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四卷·尽心下·第十三节
[周朝] 孟子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译文

孟子说:“不实行仁德却能得到一个国家的,有这样的事;不实行仁德,却能得到天下,这样的事不曾有过。”

赏析

本章论仁之重要意义。

孟子这段话,是对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尧、舜、禹、汤、文、武,都是仁者,故有天下。各个诸侯国的开国君主,往往也是仁者,其后因子孙或仁或不仁,故有不仁而得国者。但孟子的总结有缺陷。大禹之子孙夏桀、商汤之子孙商纣、周文王之子孙周幽王,何尝没有得过天下?

好的社会制度才能确保“仁者”管理国家,并把“不仁者”赶下台。过分夸大仁的力量,未必是明智之举。